“中国1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35%。银行的5倍市盈率就是银行危机的前兆,11家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今年银监会发文要求各行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海啸;4月索罗斯在博鳌称今年的中国处于金融海啸前夕;6月钱荒,标志着金融海啸正式爆发。”
从郎教授对16家银行的表述来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银行股被严重低估了,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银监会的功能就是对银行业进行监管、预防银行风险,银监会几乎天天要求银行防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从10年前它成立以来,一直要求银行防风险,预防系统性风险。
中国各种融资中,银行贷款和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占比很大,银行资产业务涉及中国经济方方面面,除非中国经济全面崩溃,否则银行业不会爆发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改并成功上市之后,其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根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不仅不会出现危机而是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与一季度持平。贷款损失准备1578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41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92.50%,较一季度末增长0.55个百分点。
银行有风险,但是,银行抗风险能力比郎咸平强万倍。
谈国企民企危机
郎咸平自扇“耳光”
郎咸平提的第四个危机:“国企危机。地方政府推动国企开展建设,去年十大亏损企业全是国企。”
第五个危机:“民企危机爆发。因为大量投资通过国企完成,民企资金链断裂。江浙多处地方民企联名上书,要求给予信贷支持,无果。”
实际上,郎咸平是国进民退的始作俑者。
1980年代中到1990年代末,系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们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了很大影响力,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写进了十五大报告,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写进了十六大报告。1997年到2004年,中国国企掀起了产权改革的高潮,国退民进成为主流趋势。
郎咸平在2004年夏秋之际呼吁“强政府”、“大国家主义”,中小企业可以是民营企业,但大企业必须是国企时,他实际上是主张回到1997年前。
2004年底,国资委叫停了大型国企的管理层收购(MBO),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盘整阶段。
从2004年开始,中国由国退民进,逆转变成了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垄断地位逐步固化、山西将煤矿国有化是明显标志,兰世成、铁本钢铁、曾成杰等事件和人物更是国进民退的极端标志。
而郎咸平对国退民进的批评与指责不遗余力,最著名的是郎顾之争,早年,郎咸平打着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旗号进行过“三叩TCL[微博]”、“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等,这在社会上激起了千层浪。
如今,国企的确出现效率低下、效益不佳等状况。现在,郎咸平对国企的指责,岂不是在扇自己的脸!
民企融资难一直存在,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解决的办法要依靠财政、税收、金融等综合手段。即便郎咸平所说的联名上书被拒是真的,那也非解决中小民企的长久之计。
当然,郎咸平的八大危机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产能过剩的确存在,这就如王林大师真的空杯取了一杯酒,接下来就属于“卖拐”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