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外媒体把目光聚焦于他时,他依然保持“隐形”,全球媒体上找不到一张他的近照。
他就是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下称“华安投资”)首席投资官朱长虹。近日《华尔街日报》盛赞他在投资全球最大的现金储备上的明智选择。
如果要对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公司进行一个对比,相信中国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的特别投资工具华安投资在其神秘性和资产管理规模方面都位居前列。
注册在香港的华安投资的职责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升值,而截至2013年6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5万亿美元。
2010年2月,朱长虹在外管局局长易纲的力邀下,从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辞职,加入华安投资担任首席投资官。
朱长虹行事极其低调,近照难觅,更别提寻找他自己对投资的分析或任何关于其投资策略的信息。网络上唯一进入公众视野的一张照片,还是他学生时代的黑白照。
神秘“超级管家”
朱长虹一贯低调,早在就职PIMCO时就鲜见其公开露面,关于他的信息也仅限于公司的任命公告等。
1999年加入PIMCO公司的朱长虹,曾担任政府债券、机构债券以及衍生品部门的投资组合经理,其投资经验与外管局重仓持有的资产类别较为相符。
2009年圣诞节后,朱长虹正式辞去PIMCO的重要职位,并于2010年2月回国履职。华安投资的性质使被称为“超级管家”的朱长虹低调的性格得以发挥到极致。
华安投资1997年成立于香港,注册资本20亿美元。华安投资公司章程显示,该公司可投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证券、外汇和商品等,代理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及经外管局所授权批准的其他所有相关货币财务事宜;在全球范围内管理投资基金,以及管理国家外汇储备或从事其他经中央银行授权批准的业务。
朱长虹在华尔街丰富而成功的经历对持有巨额美元资产的外管局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朱长虹是在衍生品方面顶尖的华人之一,应该算是华尔街华人圈中投资领域成绩最好的一位。”一位在华尔街任职的投资人士说。
另外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其履历的梳理,每十年朱长虹的人生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改变。
1970年出生的朱长虹是安徽庐江人,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9年大学毕业,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中国科大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随后赴美留学,于199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美国银行工作,“他曾建立的利率和抵押贷款的模式,在美利坚银行利率风险和相对交易价值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朱长虹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友吴向阳曾对媒体如此说。吴向阳任职于摩根大通华尔街总部。
1999年,朱长虹进入PIMCO,只用6年时间就升至董事总经理。十年后,朱长虹被易纲相中,决定加盟华安投资。
踩点投资获好评
回国后,朱长虹开始着力解决中国外汇绝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的投资策略,说服上级扩大对美国公司债、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
根据美国财政部外国持有美国债券和中国央行数据的综合分析,2010年以后,中国投资美国资产出现重大变化,最显著的是增加了对公司债券、股票等的投资。
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30日相比2009年6月30日,股票投资由原来的780亿美元增长到1270亿美元,增幅62%,同期公司债券和机构债券持有量也大幅增加,此后,这种增持股票和公司债券(机构债券)的策略跟随市场的步伐甚至有所加码。
而对美国债券的购买量,虽然整体仍然继续上行,但在整个外储规模中的比例稳步降低,2012年6月,这一比例降至35%左右,持有量为1.14万亿美元。截至2013年5月,外管局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的外储约1.32万亿美元,而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3.44万亿,占比为38%。
此外,朱长虹还增加了外管局对日本股票、欧洲债务和美国企业债券及股票的投资。
2010年的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华安投资也跟随多变的市场采取市场化操作手段,踩准时点的大手笔高抛低吸,令国际投资界刮目相看。观察人士惊叹:“外管局有高人。”而投资界锁定的这个高人就是朱长虹。
2010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国债和美国国债操作一改以往的直线形手法,非常灵活多变;对吸纳与抛售时机的把握更显现极高的专业水准。
2012年开始,中国连续7个月增持日本国债,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统计显示,在此期间中国累计增持额达到2.31万亿日元。但在8、9两月期间,中国开始抛售日本国债,减持量接近2.8万亿日元。“8月份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价一路走高,中国出售日债属于高位获利,符合中国对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专家如此评论说。专业人士估算,中国外管局在日本国债这宗交易上,收益率约在9%至10%,可谓是不小的胜利。
综合 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累计减持美国国债511亿美元。而且,这次中国的减持与其他国际投资者反向操作。但美国国债的走势显示了朱长虹掌舵的华安投资“踩点的精准”,在市场逐渐形成弱势美元的共识后,美国国债价格逐波下行。国际投资界评论说,这些“手法娴熟、判断准确且目光前瞻的市场操作”令人“吃惊”。
中国主权财富投资互补
华安投资因其随市场而变的精准且“大胆”的投资风格逐渐为市场所认识,其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在被市场所发现;但其“暗影”投资的模式是否可以继续或者应该继续,值得商讨。
较其兄弟机构2007年诞生伊始就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华安投资的隐蔽性赋予其很强的操作空间,其投资成败更少受到公众舆论的压力,这对于朱长虹及其领导的华安投资乃至外管局都是一件好事,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朱长虹和外管局对于华安投资如此慎言。
相比之下,中投公司自诞生不久就因为2008年的投资失利饱受诟病,之后尽管投资成绩有所改善,但迄今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声誉”负债;伴随着华安投资逐渐为市场所认识,华安投资及背后的外管局是否会迫于压力逐渐褪去其神秘的面纱,公开以中国主权投资基金的形式露面还是继续当前的“暗影”模式,是摆在朱长虹及其背后的外管局面前的问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