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佛山三水殡仪馆,李宁(前排中)在李经纬遗体告别仪式上双手合十,眼泛泪花。图/记者蒋丽梅
风云激荡的1984年,诞生了一大批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并成就了柳传志、王石、张瑞敏等一批大企业家。“李经纬”这三个字,也曾有机会刻在这个神坛上。2000年前后,他试图华丽转身,却不幸跌倒在十字路口,再也没有起来,属于中国企业大佬的荣耀之门,在他身后轰然关上。
2011年,佛山中院一审判决,李经纬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没收私人资产15万元。对于时年72岁的李经纬,这样的判决近于致命。
2013年4月22日,李经纬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悄然离世,留下一个无语问苍天的悲怆背影,也再次引发世人对李经纬悲剧的追问。本报记者张冬萍广东佛山报道
健力宝:从诞生到飞奔
1984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这一年,40岁的工程师柳传志从中科院计算机所正式“下海”;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濒临倒闭的青岛日用电器厂当厂长;34岁的王石当上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经理……同样是这一年,李经纬已经45岁,在有着一百多号工人的三水酒厂担任厂长。
当时,三水酒厂的“主导产品”荷花白金牌米酒已经打入了香港市场,而强力牌啤酒也已经投产,年产量达到了1000多吨。
李经纬天生就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人。当时,啤酒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品牌混战的年代,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拳头啤酒”,李经纬迫切地感觉到,他还需要另外一种产品来迎合市场的走势。
李经纬爱好体育,当过13年体委副主任,并喜欢广交朋友。1984年初,他偶然听说,广东省体育科研所的研究员欧阳孝研究出一种新型运动饮料配方。“体育”、“运动”、“饮料”……这些字眼扎中了李经纬敏感的神经,让他莫名其妙地兴奋。
3个月后,基于这种配方的橙黄色碱性电解质运动饮料在三水酒厂研制成功。这是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突破,并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炮而红。
随后,健力宝开始急速冲刺,一年一个大台阶。1984年,健力宝销售额达到345万元,第二年达1650万元,第三年飞升到1.3亿元。1994年,“十周岁”的健力宝年销售达18亿元,其他品牌几乎望尘莫及。
原健力宝宣传科科长树泉1984年就进入三水酒厂,跟随李经纬一起创业近20年。在他看来,健力宝的成功,与李经纬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有莫大关系。“他的眼光看得很远,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一旦发现市场空间,就能极快地做出反应,抓住机遇。作为企业领导人,他对追求成功有一种天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与改革开放的广东精神极为匹配。”
成功路上的攻讦
从创业之初的举步维艰到努力拓展并渐入佳境,李经纬带领健力宝疾驰,但是,作为创始人、掌舵者,作为三水民众心中的英雄,李经纬收获的“官方”评价却始终毁誉参半,莫衷一是。
1985年,李经纬以250万元取得广州全运会指定饮料的赞助权,一下子招来了诸多非议。健力宝每年支出数千万元进行广告宣传和商业赞助,屡屡被批评为“孤注一掷”,但他毫不理会。
健力宝成功后,李经纬既是政府眼中的能人,也是官员眼中的狂人。作为地方政府眼中的财神爷,各级政府对李经纬“有求必应”,不遗余力。李经纬在三水收获了崇高的名望和地位,在很多公开活动上,李经纬的排位仅次于县委书记和县长(1993年,三水撤县设市;2002年,三水撤市设区),久而久之,各种“闲话”不胫而走。
“李经纬从来不把健力宝的经营状况向市政府汇报。”三水一些部门对此极为反感,以至于后来健力宝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政府审批和财政预算,才能划拨经费,这也让在内部习惯于“一言堂”的李经纬十分反感,双方往往弄得很僵。
1990年,健力宝出资1600万元成立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李宁出任总经理。1994年底,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脱钩,健力宝分三次收回了资金,1600万元的原始出资变成了无偿支持李宁的“无息贷款”,李经纬此举,完全是慷国资之慨。
1991年,健力宝在纽约买下了帝国大厦整整一层楼,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1997年,38层的健力宝大厦未经三水政府批准而在广州建成。高价买楼之后又高价造档,令李经纬招致大量举报信。
彼时的健力宝,各项经济均排名中国饮料行业第一,集团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这一年是健力宝的鼎盛期,也是李经纬人生中的最高点,“骄横”和“狂妄”成为对李经纬的一致攻讦。
10多年后,当人们回顾李经纬大起大落的人生时,往往用“生于市场,死于体制”作结,殊不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那些潜藏的性格因子,早已成为揉入政商关系中的一颗颗的沙子,只是头顶光环的李经纬彼时很难发现。
一名跟随李经纬长达14年的中层,用一句话来总结李经纬的败局:“他是市场经济学的天才,却是政治经济学的白痴。”
两次错失上市机会
1990年和1991年,沪深交易所相继挂牌,香港股市也向中国企业敞开了大门。证券市场被赋予了帮助国企改制脱困的“历史使命”。
1993年,健力宝被广东省列入第一批上市企业名单。李经纬却认为“时机不成熟”,放弃了。这一次“错过”令他十分懊悔。
1997年,“国退民进”的号角已经吹响,MBO(管理层收购)成为资本市场最时髦的名词。李经纬迫切希望健力宝能够在香港H股上市,同时一次性地解决经营团队的股权问题当时李经纬已经59岁,按照国有企业60岁退休的规定,他显然到了为自己退休后做打算的时候了。
然而,地方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方案。“如意算盘”落了空,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同时将健力宝总部迁往广州,政商矛盾变得公开化。由于两次错失上市机会,再加上健力宝大厦耗资过亿,健力宝错失了再上新台阶的机遇,以1997年为转折点,经营状况掉头直下。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市场经济逻辑,与资本主义下自然形成的不同,“不患寡,患不均”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换句话讲,就是仇富,名利只能取其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