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陆昊升任北京市纺织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经理。
陆昊正式踏入政坛是在1999年,此时他已在国企历练了10年。
1999年8月,陆昊转任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并很快晋升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期间,曾于2002年3月,在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挂职锻炼担任总经理助理。
2003年1月,挂职经历结束后,35岁的陆昊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并兼任市委工业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等职,负责北京市工业、安全生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工作。这些敏感领域曾让政协委员孙毓敏感慨“陆昊站在风口浪尖上”。
当年的《南方周末》报道这样描述,虽然人们渐渐习惯于40岁出头的官员走上省部级岗位,但年仅35岁的陆昊的当选还是给人们的旧有认识造成了强烈冲击,一时引起轰动。
在副部级岗位上历练5年后,2008年5月,时年41岁的陆昊被宣布接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之后团中央第八任主帅,并晋升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陆昊也是26年来从共青团系统外空降至团中央第一书记位置的第一人。在201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陆昊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来自黑土地的新挑战
28岁,任北京制呢厂厂长,成为北京最年轻的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32岁,北京最年轻正厅级干部;35岁,北京最年轻副市长;41岁转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成为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46岁,履新黑龙江代省长,目前最年轻省府首长。这些年来,陆昊一直是中国官场的“黑马”,屡屡刷新最年轻官员的纪录。
经济学出身的陆昊,曾将国企扭亏为盈,主政黑龙江后,将给这篇黑土地带去什么?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过去几年,黑龙江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交通大跃进”和“棚室经济”、“千亿斤产粮工程”,却争议甚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存在抢工期的问题,路桥质量一直受到怀疑去年的阳明滩大桥垮塌即是这批项目之一,且目前交通设施利用率不高亦遭到诟病。
“棚室经济”原本是希望解决由于黑龙江冬季漫长、菜价昂贵的民生工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气温低,蔬菜大棚内需要烧煤提温,导致成本高企,反不如从外地进菜经济。虽然在政府的力推下,这一工程在黑龙江推开,但有些大棚已经开始废弃。
“千亿斤产粮工程”在使黑龙江成为中国第一产粮和粮食外运大省的同时,亦存在粮食流通体制滞后,农民粮食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而连年增高的化肥使用量、“高产”的农作物结构调整、风沙侵蚀的威胁,让黑龙江引以为荣的“黑土地”,正在一点点消耗。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下降70%、黑土层厚度减少了近一半,专家指出,这些数字昭示着黑土流失的严重性。
生态之外,黑龙江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如何做好收入分配,真正惠及民生,将是新上任领导亟需解决的问题”。
年轻的政治明星陆昊,是否准备好了迎接来自这片黑土地的挑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