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美富二代平民成长史:赚外面的钱比赚父亲的钱容易

www.sinoca.com 2013-01-11  和讯博客


  “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为音乐曾押房子换贷款

  彼得在美国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长大。他对美国印第安土著的生活和文化尤其感兴趣。在他的音乐里,印第安风格的吟唱、鼓点、舞蹈都成为了重要元素。

  彼得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持续了如此之久,甚至自己都不太记得到底是何时迷上音乐的了。“当我刚刚学会走路时,我就会走到钢琴旁边敲击那些琴键了,相当于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弹钢琴了。”6岁时他开始学钢琴。回忆起幼年学钢琴的日子时,他说道,“我小时候学钢琴,因为进步太快,换了4个老师,但与此同时我的钢琴技艺也进步神速。”

  五六岁时,他学会了弹奏《胜利之歌》。后来,如果心情不好,他就降调弹奏《胜利之歌》。“回想起来,我就觉得惊讶,我当时就已经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最后,彼得选择音乐为自己的事业。

  小时候没有车接车送,长大自己还房贷

  虽然父亲从未给过自己和哥哥姐姐大额支票,但他依然是彼得选择音乐之路的坚强后盾。当年,彼得告知父母打算投身音乐事业时,老巴菲特对他说:“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同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自己的画布上面画上几笔。”

  上世纪70年代,彼得获得了祖父赠予的遗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600份股票,市值9万美元。如果这股票留到现在,市值将达到5000万美元。可是,彼得早就卖掉这些股票,一共换了50万美元,把钱用在音乐上了,他说,“我更希望能好好生活而不只是拥有一堆钞票。”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在名校斯坦福大学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用这笔钱作为本金开始打造音乐梦。

  因为有个巨富老爸,人们自然认为彼得的人生起点很高,没有谋生压力。对此,彼得回应说:“小时候我走路上学,没有车接车送。离开大学后,我开始独立生活,不仅要负担音乐工作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彼得曾在美国好几个城市“飘”过。在旧金山,他在MTV、有线新闻网(CNN)和可口可乐公司都打过工。他租住在一间公寓里,最初只能得到录制几秒钟广告歌的工作。他第一次作曲是为当地一家电视台配乐,他将100美元稿费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以此鼓励自己坚持奋斗。

  最艰难时家人曾担心他吃不起面包

  后来,他与密尔沃基的一家唱片公司签约。1989年,他在该市贷款购买了一套四居室房子。这套房子与父亲的巨额财富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他并没有寻求过父亲的出资帮助,因为他在创业早期开口向父亲借“创业资金”时就已经多次碰过钉子了。

  1999年,彼得决定不再参加商业性音乐制作工作,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他喜爱的纯粹音乐中去。

  这段时间也许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彼得经济状况最艰难的时期,收入非常不固定,却有一大堆的账单等着支付。“我时不时会收到一些3000、1000或1万美元的稿酬。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收入什么时候会来,家人开始担心我们会不会连面包都吃不起了。”

  彼得表示,自己有个富豪老爸的好处也许在于,自己可以直接进入一个财富和权力的圈子,有时候还可以蹭蹭父亲的专机。“如果人们是冲着我是沃伦·巴菲特的儿子而跑来听我说话,我会不太高兴,但还是会接着讲下去!”

  曾经,为了挽救他的一部音乐剧《魂》,彼得需要凑到300万美金的巨资,他只好咬紧牙根将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了,还厚着脸皮向个人和企业寻求赞助。彼得回忆说,他和妻子珍妮弗做梦都担心自己还不起房子的抵押金。

  彼得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父亲在我特别需要钱去做事业的情况下也是会支持我的。”事实上,老巴菲特并非是一个子儿都不给,而是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支持儿子的事业。彼得说,“在(为音乐剧筹款)这件事情上,父亲让我先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或许他可以负责。他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最后,老巴菲特确实也向陷入窘境的小儿子伸出了援手,给他提供了30万美元的抵押款。

  从未质疑过父亲对待遗产的方式

  2006年6月25日,沃伦·巴菲特宣布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当时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对于父亲的“裸捐”,彼得表示,自己从未质疑过父亲那种对待遗产的方式,“我知道他对此的态度很严肃,我也知道他是对的。”

  在“裸捐”的同时,巴菲特留给每个孩子10亿美金,不过这笔巨款并非供子女随意使用,而是注入慈善基金会中,鼓励子女投身慈善事业。近年来,彼得夫妇将大部分精力贡献给了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开始像父亲一样热衷于慈善。

  彼得的双胞胎女儿都是售货员

  2011年3月,彼得撰写的自传《做你自己》在中国出版。《做你自己》详细记录了彼得·巴菲特的成长经历,并多次提到父亲对他人生的深刻影响。用彼得的话说,有个“股神”父亲当然很幸运,但最幸运的是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套处世哲学人生得靠自己打造。

  彼得表示,这么多年来父亲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我小时候父亲并不那么知名,我20岁左右时父亲的财富积累才被世界津津乐道,但父亲从来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至今父亲还生活在我从小长大的房子里,没有任何围墙。他80岁了,仍然每天自己开车,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正巧走进我家,可能跟我8岁时见到的场景一模一样:父亲吃着三明治、炸土豆片,穿着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并没有什么特别。”

  父亲是一股始终如一的力量

  现在,老巴菲特仍然和妻子苏珊住在奥马哈城的那套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的房子里,每天的闲暇时间主要用来阅读和探望亲朋好友。“每次我回过头时,总会觉得这真是老天的恩赐我笃定老爸会一直在那里,如果我要跟他讨论什么事情从来不会感觉被打断;我笃定地知道他不会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回家,也不会做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事。他是一股始终如一的力量。”彼得说,重要的不是拥有几栋房子,而是有爱他和支持他的父母。

  在彼得心里,他从未想过要继承父亲的财富,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能成功,就能自豪地说,“这是我的事业”。对于自己的子女,彼得也延续了父亲的教育方法,“我的双胞胎女儿已经三十多岁了,她俩在旧金山的零售店里做售货员,自食其力,也过得非常快乐。”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低至零税率!富人最爱去的全球七大避税天堂(组图)
下一篇:美指中国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诈骗行为视而不见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