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今后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关政策应该从哪儿着力,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今天谁在种粮
如今在家种地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50岁以上的占到63%
2012,的确是个丰收年。
走进湖南省产粮第一大县宁乡,农民们说起今年天气,心存感激既没遭水灾,也没遭旱灾,是近年来难得的风调雨顺。盘点年终粮食产量,满是欢喜粮食总产90.01万吨,比去年又增加了4.81万吨。
不过,种粮农民依然有顾虑:种粮比较效益低,风险大,留在农村的人年龄老化……丰年背后,一种担忧挥之不去明天,谁来种粮?
岁月在宇德泉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布满脸庞的皱纹,花白的头发,还有一双像是被风吹干了的眼睛。
尽管已经68岁了,这位双江口镇双福村的老支书,却暂时没有休息的打算。家里还有6亩多水田,基本依靠他来打理,“今年年份好,除了留下口粮,我还卖了6000多斤谷子”。
宇德泉有两个儿子,年纪都过了40,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帮忙。有人帮衬总是省心的好事,但宇德泉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没啥其他手艺的,才会回家种田。
“有本事的人,都在城市打工。如今在家种粮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宇德泉说。
双福村全村3540多人,水田3400多亩,全村有六成左右的人在家种地。宇德泉说,这个比例在全县来看,应该是很高的了。
同在双江口镇的双江口村,在家种粮的农民只有1/3。“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村里有些组,近千亩水田,没有一家种粮,都把地交给别人了。”村支书黄光辉说。
38岁的黄光辉,绝对算得上是种粮队伍里的年轻人。今年种了11亩多水田,除了自家2亩8分地,其他都是亲戚交他打理的。
黄光辉也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在外跑车,客运货运都干过”。6年前,他回到老家,去年又当上了村支书。今年,黄光辉卖粮赚了1万多元,但他却说:“如果不是当村支书,我也不愿种这么多的地”。
当前农村谁在种粮?宁乡县农业局今年对县里100个村100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结果与两位村支书的感受基本吻合。
据统计,1000户农户中,粮食生产从业人员50岁以上的占了63%,20到29岁的只有3.5%,30岁到49岁的约占25.3%;从男女比例来看,男性仅占34.3%,女性占到了65.7%;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占17.2%,初中文化67.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仅15.1%。
规模化程度如何
千亩种粮大户仅几户,百亩以上水田流转面积4.2万亩,占全县的3.85%
地处宁乡县东北的双江口镇,耕地超过5万亩,是县里的传统产粮大镇。尽管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在增加,但镇上不仅没有耕地抛荒,还难能可贵地都种上了双季稻。黄光辉说,村民们撂下的地,都由种粮大户们接手了。
双江口村村民范为波,就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17岁就开始在外闯荡的范为波,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在长沙、广东待了10多年后,多年前回到老家重拾农活。从十几亩地起,范为波每年都要扩大自己的种地面积,面积达到180多亩,且全部在本村。
承包田集中连片,范为波一个人包下了田间管理的活。他说,如今的规模一个人干,刚刚好,省去了不少雇人的钱。
今年范为波实实在在赚了一把。早稻亩产920斤,晚稻亩产860斤,早稻每百斤卖到了136元,晚稻卖到了138元。“晚稻比去年价格低了一些,去年的晚稻能卖到150元呢!”
即便如此,账算下来,范为波今年种粮的纯利润也有十几万元。
规模出效益,这已是种粮户的共识。县里这几年也都在鼓励种粮规模化,今年,全县10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大户增加到154户。
双青村村民肖建军,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千亩大户。耕种面积1020亩,遍布双江口镇3个村,仅日常管理工作,他就雇了6个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