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豪在避税天堂的资金至少为21万亿美元
可以说,全球没有一份能反映富人财富真实数额的榜单,即使是所谓的官方数据。
据英国媒体报道,由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詹姆斯・亨利和一位避税港研究专家进行的“离岸藏匿财富”的分析报告指出,在私人银行的帮助下,大概有21万亿~32万亿美元(约133.93万亿~204.08万亿元人民币)从各国流向卢森堡、瑞士、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等地。而富人在他地所拥有的飞机、游艇、收藏、房地产等资产也并未算在内。
当然,光靠两个专家,哪怕是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和各国中央银行的权威数据分析出来的全球富人“小金库”规模,也依然不敢说十分精准。然而,麦肯锡的报告无疑表明,富人藏匿的财富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
问题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避税天堂
所谓“避税天堂”,其实就是指那些信息保密度高,没有外汇管制,更不用承担沉重的税务负担,避税方便的地区和金融机构。
以韩国为例,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资料显示,自1968年以来,韩国在海外投资额约为2亿美元,今年3月其中的10%被吸引到了避税天堂。英国媒体报道称,韩国在近40年中在海外避税天堂隐藏资产高达7790亿美元。
这么一大笔没有缴税的资产难免让各国政府眼红。2008年,德国政府花了420 万欧元向一位列支敦士登LGT银行的前数据保管员购买了1250个客户的详细交易资料,并拿来同美国政府共享。事后,该数据保管员又把同一份客户数据在英国政府那里再卖了一次,作价10万英镑。
有了详实的逃税名单,三国政府都开始大张旗鼓地调查和拘捕涉嫌偷逃税收的本国企业法人代表和高级管理人员。列支敦士登官方指控德国政府对其实施商业间谍行为,而三国则指责列支敦士登政府配合他国企业逃税洗钱,各方打起了热闹的口水仗。
列支敦士登的银行名声臭了,但在瑞士等国金融机构的保密制度依然保护着客户的信息。
除了金融机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成为海外企业的避税天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业公司无需向当地政府缴纳税金,只需缴纳极少数量的年费:注册资本在50000 美元以下的公司,每年年费为650 美元左右;注册资本在50000 美元以上,每年年费为1500 美元左右。”
在这里,注册公司的程序非常简单,只需一名董事或股东即可成立公司,董事或股东没有国籍限制,且公司法人代表亦可出面担任。公司不需呈报税务报表。公司可在世界各地,使用任何货币,来从事合法商业活动。
目前,面积仅有153 平方公里的维尔京群岛,已注册有大约40万家公司。有人计算过,这个小岛平均每个居民拥有近20家企业,一个篮球场的面积上就有一家公司。
跨国企业的内部价
如果富人拥有自己的跨国企业,如何为公司避税也是他们要考虑的事。
今年7月底,日本夏普公司遭到大阪国税局的调查,因其在5年里通过海外子公司避税,并存在偷税现象。大阪国税局公开的数据显示,5年里,夏普避税金额约74亿日元(约合6.03亿元人民币)。夏普是通过海外子公司在输出制造产品时,以低于正常价格出售,通过减少交易价格来避免缴纳更多税款的。面对上述指控,夏普方面仅仅是否认,尚无具体回应。
夏普的这种避税方式为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产品,提供商务、转让技术和资金借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转移定价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它是利用各国间税率参差不齐和规定的差异,来达到避税的一种手段。转移定价不仅只是海外企业内部货物及劳务方面的内部价格转移, 而且在其他诸如贷款、投资、专利和专有知识、租用、租购、租赁及管理成本、劳务手续等方面, 均可以通过转移定价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据统计,国际贸易总额中约有60%是通过这种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所形成的,跨国公司在制定内部交易价格时,往往可以用转移定价的方法,达到减少税负从而增加利润的目的。
这部分避税所得,如果不是犯事被查,是很难被发现和追究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