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中国对IMF贡献大份额少 强调权利与义务应平等

www.sinoca.com 2012-06-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核心提示:6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表示,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贡献很大,但份额却很少,目前份额只有6.39%。人民日报强调,权利和义务应该平等,希望IMF不能搞成富人俱乐部,更不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自留地,应发挥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增资成功后,国际社会对其份额及投票权改革充满期待,普遍希望IMF不能搞成富人俱乐部,更不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自留地,应发挥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更好地调动其他成员国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力量,以便在解决欧债危机及促使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迷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大股东美国掣肘改革

  份额是各成员国在IMF中所持有的基金股份,它决定了成员国向IMF认缴的资金数额,同时也决定了成员国投票权大小。目前,IMF主要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把持,美国拥有约17%的投票权,在IMF,重大决策需要85%的投票支持才能通过,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众多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很小,所占份额很低。

  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IMF的钱袋构成也在发生变化,此次IMF“化缘”就得到新兴经济体大力支持。然而,这些国家虽然掏钱越来越多,但一直以来并未获得相应的权利和地位。因此,这几年新兴经济体国家要求IMF进行份额改革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经过不断努力,2010年10月,在韩国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终于对IMF份额改革达成协议:IMF将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

  可是,该改革方案执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份额改革方案需要占份额不少于70%的成员国批准,执董会改革方案需要投票权占85%的成员国批准。目前,主要障碍来自最大股东美国,他们担心新兴发展中国家发言权上升会影响美国的地位。

  新兴经济体作用被低估

  按照通常情况,IMF成员份额是基于各国GDP、经常收支、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来计算分配的。过去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其在世界经济占据主要地位而主宰了IMF的主要份额。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债务缠身,而新兴经济体实力日渐强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统计,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最近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70%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其中“金砖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可是,在IMF目前的份额分配中并不能准确地体现这种新变化,原份额计算方法夸大了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分量,而中国、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增长却未能得到充分体现。2010年出台的IMF份额改革方案就是顺应了新形势,该方案不仅承诺发达国家将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一定份额,而且对份额被严重低估的金砖国家将全部安排进入前列。

  让新兴经济体在IMF拥有更大份额和发言权已成为共识。IMF新闻发言人格里・赖斯表示,尚未批准该方案的成员国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步骤批准该方案,以更好地反映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力量崛起和动态变化中的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贡献大份额少

  目前,中国在IMF投票权(包括港澳地区)仅居第六位,位于美日德英法之后,略高于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符。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说,中国对国际社会一直持非常负责任的态度,“权利和义务是要平等的,我们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但我们在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并没有完全反映我们现在的经济实力和所做的贡献”。

  据了解,改革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在IMF份额将跃居全球第三。

  专家指出,增加投票权,中国可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能更有力地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张茉楠认为,中国给IMF注资43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是纠正两大不匹配:一个是权利和义务的不匹配,另一个是新兴经济体对国际经济乃至IMF的贡献,与IMF最新改革的内容不匹配。中国推动IMF份额改革志在长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媒体称中国高端粽子市场超10亿 多为公款消费(图)
下一篇:中国增长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