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暗流涌动
1976年1月,铁岭农学院组织四十多名申请当农民的应届毕业生去大寨参观,这在当时是一种政治待遇。张铁生本不想去,他的社会活动太多了,可同学们一定让他去。因为当时去大寨参观的人很多,如果张铁生去,他们这个参观团的规格就提高了,张无法拒绝同学们的请求。
从沈阳到大寨路过北京,大家很想到清华大学去看一看,铁岭农学院便与清华大学联系。清华大学听说是张铁生带队,马上表示欢迎,并且邀请张铁生给学生做报告。他们在清华大学受到热情接待,还参观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张铁生给清华学子做了报告。离京前,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和谢静宜接见了张铁生,迟群主要讲了批邓的事。
张铁生等人离开北京到大寨参观时,接到山西省委电话,请他去太原做报告。2月10日,张铁生在太原市湖滨会堂做报告,主题是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张铁生的报告在山西省引起强烈反响,成了爆炸性新闻。张铁生讲话的内容,山西省的干部从来没有听到过,特别是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激烈言论,直接牵连到中央上层的政治斗争,这让山西省委感到紧张,他们立即把张的讲话内容反馈到中央政治局。
江青得到消息后,马上打电话找毛远新,毛远新立即派秘书找张铁生,让张不要再讲话,尽快回辽宁。
6月12日,新华社发表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吴献忠、张铁生、柴春泽、王冬梅、刘继业等知青写的《辽宁省吴献忠等十九名下乡知识青年给全省人民的信》。这些辽宁知青典型在信中称,某高层领导就是“拔根”复辟的总代表,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罪魁祸首。后来这封信成为吴献忠、张铁生等人被批判的证据之一。
在辽宁知青于立波主编的《共和国知青》中,吴献忠回忆:1976年,锦州召开知青代表会,本来她不想去,但后来柴春泽、张铁生都出席了,柴春泽认为:锦州开知青会,吴献忠是锦州的典型、全省的典型,她如果不参加,这个知青会到底算怎么回事?后来知青办没有办法,派车把吴献忠接到会议现场。
吴献忠回忆,当时,会议已经开了一半,市委的报告引起知青代表的不满,给市委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关系紧张了一些,但是根本不存在“夺权”的问题。有知青抢市委领导的话筒,被定性为造市委的反,夺市委的权。其实,这个知青只是想针对市委某些领导,他们的子女不下乡,存在“走后门”现象,后来媒体报道把这次会议称为“预谋夺锦州市委的权”。
9月9日,张铁生去法库县秀水河公社彭家堡大队送一个同学,这位同学也是兽医,是在彭家堡插队的刘继业向张要的应届毕业生。刘继业和张铁生相识于1974年,张对刘很是敬重。
当天中午,法库县县委来电话通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重要新闻。张铁生意识到中国发生了大事。下午4点,播音员宣读中共中央的讣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
毛泽东逝世让张铁生对中国命运充满了担心,他拉上刘继业坐车去沈阳,向省里知青办打听情况。他们见到一位副主任,没打听到什么内部情况。张铁生说了他的担心和想法,主要是担心毛主席去世后修正主义上台,对华国锋能否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怀疑。
离开省知青办后,他们又去了团省委。团省委有两个人值班,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记录速度特别快,所以,当张铁生把他的担心和盘托出时,这位工作人员做了详细记录,记录时间是9月9日晚11时30分。这份谈话记录不久就成了给张铁生和刘继业定罪的主要证据,后来出现在一份供批判用的材料上,名曰“张铁生、刘继业的反动言论”。
张铁生的政治热情过了头,在重大政治事件发生的当口,为自己惹祸上身,这与他性格有关,也与他政治上不成熟有关。他的一位老朋友评价说,“他(张铁生)属于有屁就放的这种人,现在也这样。”
从红人到罪人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集团被粉碎。10月10日,张铁生大学毕业,回到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继续插队务农。10月17日,张铁生吃过早饭,一辆吉普车开到村里,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和组织部的一位干部从车上下来,以到锦州开会的名义,将他带走,这是他牢狱生涯的开端。
有关部门先是将张铁生安置在兴城县当地驻军军营里。到部队后,一位军代表向他传达了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文件。这个消息让张铁生十分震惊,他没想到毛泽东去世不到一个月,中国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当即说:“这是政变,右派上台了。”
军代表对张铁生的话做了记录。张铁生看着军代表把自己的话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并没有惧怕。他对自己有信心,对毛远新有信心,他不相信毛远新会反对毛主席,但他没有想到此时的毛远新已自身难保。
有关部门将张铁生安置在军营主要是希望他思想转弯子,一个多星期后,他始终转不过弯,又被带到沈阳,继续到学习班转弯子,还是转不过来。
张铁生没有意识到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化,对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说:“希望组织上尽快给我一个结论,我好早点回农村去,改变生产队的落后面貌,实现我的理想。”这位领导劝张铁生赶紧表态,赶紧转弯子,赶紧揭发批判毛远新,晚了就来不及了,但张并未领会到其中的涵义。
11月18日,《山西日报》刊登了《二月里的反革命噪音》,揭露了张铁生1976年2月在山西进行反革命煽动的言行,拉开了对他揭批的序幕。
12月,张铁生被押到沈阳市郊陈相屯,单独关在某防化部队的院子里。那个院子戒备森严,气氛紧张,警卫战士一个小时换一次岗,张铁生每天24小时都在监视之下。
对张铁生的批斗会也随之展开,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站竟然是他的母校――铁岭农学院。在批斗会上,张铁生知道自己被定性为“新生的反革命分子”,从母校批斗会押走时,只有董礼平一人默默相送。
12月14日,在锦州开完批判会后,晚上8点多钟,张铁生被关进沈阳看守所。随着张铁生被关押,辽宁知青的典型柴春泽、吴献忠、刘继业等相继被关押进看守所。
“白卷英雄”的诞生
时任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毛远新(分管文教和宣传)听说一个生产队长答不出卷子给领导写信一事时,如获至宝,当晚命人打电话把考卷和信火速送来,并立即组建联合调查组,到兴城调查。
联合调查组经过调查后,看中了张铁生。他们认为,女知青报考的志愿都是理工科的,说明她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离开农村,而张铁生报考的两个志愿中,第一志愿是兽医,第二志愿是农田水利,可见他上大学不是为了离开农村,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他上大学的动机没有问题,非常纯粹。此外,张铁生的信也比那个女知青写得好。
7月15日,县招生办公室通知张铁生补考,他除回答了一般问题外,还针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写了一篇批判文章《大学门,向谁开》。
7月16日,调查组回到沈阳。毛远新了解情况后,亲手删去了张铁生信中要求上大学的字眼,加了编者按,指示《辽宁日报》发表。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写在试卷背后的信。
编者按中写道:“张铁生同志是一九六八年的下乡知识青年,共青团员,现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他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另加编者按语:“七月十九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一位下乡知识青年的信,并为此加了编者按。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
随后,《红旗》杂志转载时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
1973年的文化考试很快作废,大批优秀的青年人命运由此被改变。而张铁生的“幸运”,日后也被证明是一段悲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