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几十元保鲜成本
“菜贩和菜农均采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鲜农产品,违禁保鲜剂成本低是重要原因”,当地一位蔬菜行业研究所人士这样认为。
以“甲醛白菜”为例,一小车白菜只需喷洒半瓶甲醛溶液即可,其成本价仅为3.5元。
赵明利曾表示,“一大壶甲醛溶液约2.5升才7元钱,一车10吨白菜用半壶就够了。”
东夏镇一村级市场菜贩王女士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一车10吨的蔬菜,成本价一万五六千元,如果用冰瓶的话,需要100个冰瓶,每个冰瓶0.35元,保鲜成本需要35元;如用风筒的话,一车需要20个风筒,每个风筒4元,保鲜成本就需要80元,而且冰瓶和风筒既占位置又增重。”
看似不高的保鲜剂成本,然而,菜贩们为了节约,还是选择能省几十元钱的甲醛。王女士说,还是因为白菜价钱太低了,现在一般七八毛进价,卖价也不高,一元以上。
据本报了解,在去年,菜价常常更低。同样是2011年四五月份,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种地的农民, 三亩地里3万斤的大白菜,被菜商一斤7分钱的价钱买走;有些村民家里的菜根本没有人要时,只能碾碎了在地里当肥料;或者让人拿去喂猪。
在之前的2010年秋天,当地白菜却是七八毛一斤的价钱。菜价的暴涨暴跌,令菜农和菜贩无所适从,都不愿加大保鲜投入。
怎样让蔬菜囤积起来卖个好价钱,菜农们自己想土办法成本低,见效果。
生姜在地窖中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的保鲜办法的出炉,也是这样。
东夏镇史铺村的一位菜农告诉记者:“5万斤生姜放在地窖里,需要用20
瓶敌敌畏和300斤"六六粉",敌敌畏打开瓶盖放在地窖四周,堆两层生姜洒一层"六六粉"。一瓶敌敌畏10元左右,300斤"六六粉"300元,驱虫保鲜的成本在500元左右,分摊到每斤生姜上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10月上市时的生姜价格和半年后的价格就相差很大了。”
在蔬菜逐渐集聚为产业的寿光,由于走访地区有限,本报采访中并未掌握蔬菜等直接使用违禁保鲜剂的证据。
前述寿光物流园菜农称,最近两年他不再使用甲醛为白菜保鲜了,“到广州、新疆这么远的地方,甲醛保鲜并不管用,必须用冷库车。”
当然,这是壮大了的蔬菜工人们,然而这对分散的小户经营菜农和小散菜贩而言,确是不可企及的保鲜设备。
保鲜剂标准缺失
甲醛等保鲜剂之殇,当地监管部门缘何未起到应有作用?
“去年到今年青州市农残检测的合格率是99.5%。在蔬菜上市前,农业局要对全市蔬菜进行抓阄抽检;当蔬菜进入目的地市场时,也会进行一次抽检。”青州市农业局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何两道防线还是难以确保蔬菜的安全呢?朱树兴说,目前蔬菜检测主要是检测农残是否超标,由于国家对保鲜剂没有明确标准,在抽检过程中并不对保鲜剂进行检测。
寿光市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信俊仁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大部分只能做到速测(专门检测仪器两小时内出结果),并不清晰知道蔬菜中残留的具体成分,仅能测出总农药成分是否超出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范围和剂量,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然而,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甲醛检测目前并未纳入我国农产品检测范围内。
有不便具名的农业专家建议,甲醛本身不是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不仅不能用于食品中,也应明确不能用于初级农产品中。政府部门应尽快评估白菜等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甲醛的危害性,并健全法规加以规范。
保鲜剂、添加剂检测标准的缺失,导致监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事后追溯处罚的责任难认定。
东夏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玉庭向本报介绍,5月5日,东夏派出所在摸排时,现场查获了黑龙江商贩赵明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大白菜。
“当场没收了甲醛溶液,并对已喷洒白菜做了无害化处理,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就放行了”,张说,当时未予以处罚主要是国家没有标准,喷洒甲醛后的白菜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也没有哪个部门能给出准确的答复。
“刑法144条中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张玉庭搬着厚厚的《公安民警常用法规手册》说,但由于没有哪个单位能够认定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所以该案件还在侦查阶段。
张玉庭称,5月6日,在咨询了有关法学专家后,有了初步的处理意见,“我们对两个涉案经纪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进行了刑事拘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