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社科院蓝皮书发预警 京沪两地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www.sinoca.com 2012-02-14  南方网


  “北京、上海应该做综合性世界城市。”在中国社科院于2月9日发布的2012年《国际城市蓝皮书》发布会上,说起目前经济增速在全国垫底的京沪,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就感到有话要说。

  据公开数据,目前2011年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速分别在8.1%、8.2%,增速为全国倒数第一、第二的水平。同期,两市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万美元左右,接近世界银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收入的水平。

  两地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由于在全国已经最高,考虑到要加快经济转型,日益更多地依赖服务业,而不是重化工业,因此整个经济可能会陷入后中等收入陷阱。

  上述蓝皮书警告,人均GDP从1万美元进入到2万美元的阶段,可能因为结构转型,驱动创新因素缺乏而难以完成。而“鲍莫尔病”,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比较慢,导致整体经济放慢的情况,可能会发生。

  为此,下一步京沪需要加快转型。两地应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国际都市化城市,避免单纯地发展服务业使得经济放慢。而过去已经有的服务业,需要与高端制造业结合,来实现转型。

  严防后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速分别只有8.1%、8.2%,位于全国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的最后两名。

  两地经济增速之所以放慢,与两地的服务业发展比重大、重化工业等不得不有所限制有关。而单纯服务业的发展,可能会因为“鲍莫尔病”(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比较慢,可能导致整体经济放慢的情况),使得未来进一步拉全国的后腿。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副研究员苏宁指出,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过去过分依赖服务业,结果金融危机来了后,受到的打击最大,迄今没有恢复元气。

  此前,北京的首钢已经迁出北京。加上汽车限购,房地产限购,这使得北京的经济在2011年增速损失了2个百分点。上海同样因为房地产限购的原因,以及重化工业难以有再大的发展,使得经济难以有太高的增速。

  屠启宇认为,核心的问题,是要这些城市不能放弃发展制造业,但要向高端发展。比如研发、设计等方面。

  据悉,目前北京、上海的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接近GDP的80%、60%,为全国省市自治区比重最高的。但是由于服务业比重大,目前发展较为稳定,难以与中西部仍在进行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城市相对比。也正因为此,目前北京、上海的经济占全国的比重,正在快速下降。目前上海经济占全国和长三角的比重,只分别为4%、20%左右。也正因为此,上海多年前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规划设想,迄今未获得中央审批通过。

  建议京沪重新定位


  《国际城市蓝皮书》建议,京沪需要尽快重新做好城市定位。其中北京应该构建全国的政治、经济(与天津合作)、文化、科技中心角色,同时向世界及创新中心、世界级决策中心转型,最后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世界城市。

  而上海则也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依托长三角和全国,通过纳入全国生产网络的高端产品,以及金融航运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建设,跻身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级。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告诉记者,目前北京的政治中心则因为是首都而不言而喻地实现。北京的科技中心,已经通过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000931)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变相实现。而文化中心尽管目前已经有提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提升。目前国家暂时没有一个确定北京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规划文件获得批准。而文化中心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

  上述报告则建议,北京可以通过海淀区的科技创新和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使得整个北京变成世界创新中心,同时通过发展总部经济进而变成世界决策中心,最后发展成为涵盖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的综合性世界城市。

  屠启宇则认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可以与天津联合来做。天津在2011年经济增速位于全国第一,两地联手,可以使经济辐射作用加大。上海要发展金融中心、航运和贸易中心,也不能离开实体的工业经济。比如上海未来也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变成研发中心,最终实现综合性国际化都市。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网友力撑:中国找不出比富士康工人待遇更好的工厂
下一篇:中国庞大外储瘦身 政策调整和资本流出致下降(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