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劳务输出“逆差”折射就业新格局,富士康挖墙脚倒逼众多企业高薪留人。
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后面,李文超一脸愁容。
这家方便面厂的老板发现,刚过完春节,原本应该前来报到的30多名工人辞职了。
四处打听之后,李文超找到了这些员工的去向――他们结伴赶往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求职。
一份富士康(郑州厂区)的招聘简章显示,“现招聘技工4000人、普工20000人,普工试用期3个月,转正后的综合收入2000元至3600元”。
富士康,这条游进中原的“鲇鱼”正在将当地的用工薪酬搅得水涨船高。
速冻食品巨头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思念食品”)体会到了用工吃紧,并在春节后打出了“普通工人工资标准提高到1800元~3000元”的招聘广告。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268万人,省外输出1190万人,省内务工人数首次超过了省外。
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招工荒”背后的“抢人”折射了当前产业承接转移之下的纠结现状:处于下降通道的企业利润无法满足农民工刚性增长的工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新二元”结构阻碍农民工“融城”梦想实现之间的矛盾。
这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中西部民工回流产生叠加效应,加剧招工结构性矛盾。
奔向富士康
一家自称带有政府背景的职介中心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年刚过完春节,他们就为富士康输送了6000多名工人,再加上当地其他协助富士康招聘的招工中介,仅正月初八那天,河南就为富士康输送了3万多名工人。
“我们内部已经下了文,要首先保证富士康的用工。”上述人士称。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项目主要生产计算机、通讯、手机、消费性电子等零组件、机构件及系统等,到2011年底入住员工总数达十多万人,计划2012年前投资额不低于9亿美元,到2013年销售收入超过数十亿美元。
一名2011年5月到富士康郑州基地打工的小伙子表示,月薪约2500元,比此前就业的深圳一家电子企业低500元,但每个月存的钱却多了500元。
全国总工会去年公布的《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整体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社保参加率低等问题,并建议“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并确保他们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
企业却有自己的困扰。
“以前我招人,基本工资800元都有很多人愿意来,现在基本工资1500(元)都不一定能招到合适的。”赵明告诉本报记者。
他原本以为,自己经营的这家网页制作公司不会与富士康有任何“瓜葛”,但到了2011年,他开始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
之前的2010年,赵明给前来应聘销售的业务人员开出的工资标准是:底薪800元+提成,一年后却被告知,底薪低于1200元,人家就不干。
“有应聘者说,就你这工资,我还不如去富士康呢,人家底薪都1350(元)呢。”无奈的赵明最终将工资标准提高到了1200元,但在前两天,他还是发现,昔日的9名销售人员多半辞职,留下来的员工提出,必须把底薪提高到1500元。
“你说,我这么个八竿子都跟富士康打不着的小公司,怎么也会受它的影响?”赵明实在是想不明白。
思念食品最近打出了“报名免费,路费报销,还包吃住”的口号,同时在招聘宣传中派发了涨薪“甜品”。
另一家河南食品巨头则推出了更具诱惑的招工政策――在职的员工,只要能拉来一个工人,而且干够两个月,就给200元的奖励。
2011年10月起,河南月最低工资标准由800元、700元、600元分别调整为1080元、950元和820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