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12日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 NO.2》,称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产业竞争力居全球榜首,但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12月12日中国新闻网)
这是令人振奋和自豪的研究结果,同时也要“冷静观察”,不能被数字化的东西蒙蔽了双眼。既然外汇储备“挡都挡不住”,以致汇率时常被升值,那么产业竞争力居首还是可信的。既然中国已经晋升中上等收入国家,那也可以作为产业竞争力的证据。问题在于,高竞争力业已持续多年,怎么还是民生问题一大堆,连个校车问题都解决不了?
症结就在于专家提到的“结构性问题”,譬如报告称,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具竞争力,生产力高达美国的14倍。这样的竞争力是基于劳动密集属性,工资只能维持简单人口再生产,用打油诗说,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这样的竞争力实在谈不上自豪感,更与国际性“中上等收入”挨不上边。还有大量污染性产业,既不积极治污,以致多地出现“癌症村”,也不愿做出足够补偿,却可以得到当地政府袒护,合理诉求被斥为“少数人”“不明真相”,甚至面临被抓捕的风险,这样的竞争力只能说是耻辱。
结构性问题主要就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体现为特许使用和无形资产。从信息技术产品到汽车,从到医疗器械到西药等,中国的原创性都相去甚远。科技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科研投入达不到应有水平,科研投入大部偏离主题被贪腐,而官本位陋习也干扰了科研积极性,凡此都从制度层面削弱了原创力,必须尽快彻底施以制度化矫正。
依照世界银行的国别收入分组标准,2010年中国就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其底限是人均GNI(国民总收入)3976美元,而当年中国达到426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06-2009年人均GNI分别为2050、2490、3050、3650美元,2007-2010年增幅分别为21.5%、22.5%、19.7%,16.7%,可谓“鹤立鸡群”,且与GDP增幅严重不符。这几年正是人民币价值回归主力期,而2008年中至2010年中,兑美元汇率近乎一条水平线,这就很难解释2009和2010两年的超常增幅。固然DNI和GDP之间有一个差额,但是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人均GNI当真中等偏上了,也还是一个平均数字。如果说“被平均”总是难免的,那么反映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就要引起高度关注。尽管有某经济学家“削足适履”,生造了一个基尼系数来熨平惊人的贫富差距,但是民众的切身感受是越来越强烈了。对此做数字化粉饰并不足取,理应对症下药,一是从结构着眼较大幅度地降低税费负担,如此则纺织等行业可以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改善从业者的待遇水平;二是重典以对愈演愈烈的贪腐乱象,优化和缩减行政机构,把宝贵的财政资金高效用于民生领域。
体现真实“收入感”的重要指标是CPI,毕竟购买力才是硬道理,为此需要决策层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做到该管的切实管好,不该管的一律交给“看不见的手”。(作者:林荣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