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一直在不断地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接近扭曲的极限了。“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一句已经说了很久的“废话”了。为什么“调结构”会成为冠冕堂皇的“废话”?因为,既有“结构”中,存在着巨大的既得利益。“调结构”,等同于调整既得利益,那几乎相当与革命。既得利益者当然不允许“革命”。于是,他们开始给管理层制造“神话”。于是,中国经济在美丽的“神话”中,一步步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一、震撼人心的美丽神话。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m)在一本颇具争议的新书中指出,中国将很快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就在美国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单极时刻”之时,其经济基础却在崩溃。萨勃拉曼尼亚表示,按照恰当的指标衡量,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与美国旗鼓相当了。很快中国就会在经济上远超美国,最终在军事上也是如此。既然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迟早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问题在于还得多久。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萨勃拉曼尼亚建立了一个衡量经济实力的简单指针,它包括经济规模、贸易额以及国家经常帐户是赤字还是盈余。他根据该指标得出结论称,中国已经与美国实力相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不亚于美国;贸易额也不相上下;中国还是一个债权国。该书预计,中国在这三方面将进一步迅速增长:到2030年,中国应该就像20世纪中叶的美国一样,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该书最惊人的预测是,人民币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达到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会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这个时间表远快于目前大多数人的预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必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强国:而贸易地位决定货币的地位。此书的名字《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国人需要高度关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该机构由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成立于1981年,是非牟利无党派的美国两大智库之一。2006年,为了纪念其共同创始人彼得・乔治・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更名为“彼得・乔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些真实的状况,正是该机构为美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完整的逻辑过程。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元“被严重高估”,人民币则需升值40%以上。展开这项研究的分析师科林(William Cline)和威廉森(John Williamson)表示,“与美元估值过高相对的主要是人民币估值过低。人民币加权平均汇价需上升21%左右,兑美元则需升值大约40%,才能实现平衡。”美元估值过高产生贸易逆差,加上人民币估值过低带来贸易顺差,这导致经济失衡,并引发系统性威胁。但不幸的是,过去数月中有关人民币兑美元固定汇率的政策仍在实施。彼得森研究所表示,“随着全球从当前危机中走出,为使全球经济重新实现均衡,中国的汇率制度应从单一钉住美元转变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或者,中国应重新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据传,当年为中国提供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方案的也是这个机构。
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m)也绝非省油的灯。此人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让中国为美国纾困》。“人们认为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纾困计划有缺陷,但对于防止金融市场中出现恐慌情绪、避免人们丧失对经济的信心,又是必要之举。它似乎只能支撑现有局面,算是一种C计划或D计划,可能需要通过一项A计划来加以强化。 A计划中至关重要之处,可能是需要额外资金。首先,人们怀疑“问题资产”数额远远高于美国纾困计划所提供的资金规模。其次,要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可能需要更多资金,用于解救次级贷款和边际贷款的借款人。最后,倘若经济衰退势头持续下去,可能有必要出台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然而,额外资金(可能高达 5000亿美元)将来自何处?美国纳税人已心存警惕。普通美国人掏了不少钱,而且他们不太相信这些钱花得值得,或是会花到点子上。那就请中国上场吧。哈佛大学(Harvard)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恶作剧地将中国过去5年累积大量美国国债的行为,描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国援助项目。何不更进一步?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中国政府能够为美国政府提供多至5000亿美元的贷款(来自于其1.8万亿美元的现有外汇储备),为美国金融业纾困。中国以往的援助方式(即购买美国国债)是间接的,而且是无条件的。”此文正是公布于2008年10月10日(可查阅FT中文网)。此后,我国做了什么,我不想去说了。
笔者一直在关注美国思想库的动态。在如此敏感的时候,他们玩如此肉麻的噱头,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美国人还想接着向中国要两样东西:第一,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所谓的外国援助项目);第二,继续人民币不断升值得过程(完成所谓升值40%的指标)。当他们编制“神话”的时候,笔者已经意识到“神话”破灭后的结果。这算什么智库和学者?这就是一群优雅的匪徒!很遗憾,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智库,管理层似乎也不需要自己的智库。对于一些将要退休的人而言,他们需要赞美,最好是“神话”。
二、诡异的经济资料,奇怪的宏观调控。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指数)近期涨势迅猛,自8月初以来,BDI指数出现超跌反弹,累计涨幅73.4%。上周BDI上涨8.65%至2173点,其中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波罗的海巴拿马型指数(BPI)、波罗的海灵便型指数(BSI)分别上涨11.47%、8.94%和3.98%。从资料来看,BCI指数依旧支撑BDI上涨行情。而从10月5日至今,BDI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站上2000点关口。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altic Dry Index,缩写BDI),是航运业的经济指标,它包含了航运业的干散货交易量的转变。BDI为海岬型,巴拿马型及轻便型(Handysize)各占权重三分之一的综合指数。虽然这个指数以波罗的海作名字,但负责管理这个指数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却在英国的伦敦。BDI波罗的海指数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Spot Rate)加权计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场的行情,因此,运费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到指数的涨跌,所以,假设现在的原物料需求增加,表示各国对货轮运输的需求也跟着提高,在此情况下,运费的涨幅如果可以大过油价成本的涨幅,当然其获利就可维持。在这种前提下,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上涨,运输股的股价也会上涨;假设现在原物料需求依旧增加,但货轮供给增加而打坏运费市场,此时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下跌,当然运输股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所以,运费高低的影响远比原物料的涨跌更是影响航运股获利的关键。BDI指数一向是散装原物料的运费指数,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因此,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故波罗的海指数可视为经济领先指标。
当今世界上,对 BDI指数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唯有中国政府。BDI是一个前瞻性经济指标,它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明年经济持有极其乐观的态度。几乎可以确定,这种乐观态度已经暗藏于中国政府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了。“宏观调控”是不是“空调”?似乎不用争论了。房地产问题有多大悬念?似乎也不用争论了。傻乎乎的学者们还在争论,他们的争论只会误导平民百姓。笔者已经可以看到,即将漂洋过海的一船船原材料,这些东西会继续膨胀中国经济的泡沫。BDI指数戳穿了一个中国式的谎话:所谓的宏观调控,就本质而言,不过是微观紧缩,也就是灭绝中小企业。
笔者已经反复说明了:真正的宏观调控,必然是基于财政结构调整的根本性变革。坚决不肯增加资本利得和资产持有的赋税,坚决拒绝压缩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成本,这就决定了“宏观调控”必然是“空调”。坚决拒绝真正意义的房地产课税,却搞所谓的“限购”,这是跟全国人民开玩笑。这已经超出了“空调”的范畴了,这是一种行政欺诈,这是应该被问责的。
最为令人震惊的是,“空调”的同时,浅隐的政策宽松已经成为既定的方针政策。请注意,中国央行在假惺惺地进行“数量紧缩”的同时,却在玩“成本宽松”,他们长期坚持极为无耻的实质负利率。他们在变相鼓励投机倒把行为,高利贷几乎是实质负利率的必然结果。除了可怜的普通老百姓,圈内人皆知“宏调”的虚伪。否则,那些大型国企,怎么敢于狮子大开口,抢下明年天量的进口订单,以致于BDI陷入疯狂的程度。这疯狂,会导致什么样得结果?莫非,可爱的总理还有下一个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