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外国奶粉乘虚而入在中国奶粉市场上快速扩张。从原奶基地到乳品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网络,整个奶业产业链上都有洋奶粉“攻城略地”的身影。今年上半年,进口奶粉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内地奶粉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不少业内人士担忧,中国乳业如果再无作为,恐将出现阵地“全面失守”的大溃败。
新华社报道,据广州黄埔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仅广东省就进口奶粉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4.2%,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3714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2.1%。
AC尼尔森公司关于中国奶粉行业零售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有5个为外国品牌,分别为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这些品牌总计占据内地奶粉市场份额的五成以上,并且几乎都是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
广州一家婴幼儿奶粉企业资深高管人员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奶粉市场销售总额在450亿元左右。近年来的奶业负面新闻使消费者倾向于信赖洋品牌,国内乳制品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目前洋奶粉基本控制了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权。
今年7月,国际市场上原料奶粉价格回落时,雅培、惠氏等商家却以新产品、新包装为名变相涨价10%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洋奶粉纯利润普遍能达到20%左右,却说涨就涨,昭示了中国奶业话语权的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乳制品加工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也日益加深,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为迎合消费者而使用进口原料粉。
内蒙古骑士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菅海军说,进口大包奶粉一吨售价只有2.7万元左右,而自己生产一吨奶粉需约3万元成本,公司每生产一吨奶粉就要亏损约3千元,用洋奶粉是出于利润考量。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黄元林说,尽管蒙牛有不少自控奶源,但由于国外原料粉价格低、品质稳定,蒙牛生产的冰淇淋也使用进口奶粉。
在中国市场上,不少乳制品以“进口”作为卖点大肆宣传。就在近日,生命阳光奶粉甚至被媒体报道指其“原装进口”涉嫌造假。
与此同时,国外乳业企业全面布局中国市场。首先是自建上游奶源基地。据黄元林介绍,今年7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宣布与河北省玉田县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将斥资2.6亿元人民币在玉田县新建牧场。恒天然乳业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表示,5年内集团将在中国新建5到6个牧场,进一步拓展中国乳业市场。
其次是全面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日本明治乳业(苏州)有限公司筹划在苏州建厂,出资约30亿,主产液态奶和低温奶制品,预计2013年投产。法国食品巨头达能集团旗下的上海达能乳业今年7月试投产,主产乳饮料,预计年底大规模生产,日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00吨。
第三是二、三线城市销售渠道快速铺设和下渗。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说,洋奶粉在牢牢掌控婴幼儿奶粉一线高端市场的同时,开始重点在二、三线城市铺销售网络,而且速度很快。这位业内人士说:“例如多美滋现在全国已有800多个经销商,美赞臣以前在整个辽宁省就两个经销商,现在每个地级市都有,网络下渗得很快。”
而国产奶粉“败退二线”的现实,让不少业内人士深表担忧。他们说,以前国产奶粉在二、三线城市占有绝对优势,现在已开始沦陷。当前中国奶业能与洋奶粉平分秋色,凭藉的就是销售渠道的优势。“渠道制胜”的行销时代,外国品牌强势的渠道下渗,中国奶业可能面临的是“致命的威胁”。
也有专家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外国奶粉进入中国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邓荣臻说,中国每年有1600多万初生婴儿,进口奶粉也是对国内供应的补充。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兆林说,未来5年是中国奶业快速跨越发展的阶段,外资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与外国奶粉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这不仅体现在奶业产业链上,也体现在奶业上游的饲料、添加剂、机械设备、食品包装等行业。
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奶业已从一线城市败退,二线城市优势也不断弱化,面对外国奶粉的强势扩张,中国奶业必须有所作为,自律自强。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陈三有等人认为,中国本土奶业的振兴,当务之急是以稳定的品质、良好的信誉重塑国内消费者信心,重新夺回市场。对此,他们建议,一是转变国内奶业一直以来的重加工、轻养殖的生产模式,加大奶源基地建设,稳定奶源供给,提高奶源品质,从源头保证安全性;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乳品生产的品质监管,提高产品品质稳定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