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 绘(人民图片)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
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也代表国民财富,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无偿使用
“出口创汇”――对这个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口号,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于是,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出口商品或劳务,挣回美元等外汇,然后将这些外汇的一部分或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外商对中国投资也往往需要将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也得将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外汇用于日常业务后,将其余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一旦被央行购买就成为国家外汇储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等所获外汇收入,可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即“银货两讫”。另一方面,央行购买外汇,要付出等值的人民币,这个过程表现为人民币投放,也就是“发票子”。换言之,外汇储备是央行用“发票子”这种向社会负债的方式“买”来的,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为外汇储备,负债方则是等值的人民币投放。看似光鲜的外汇储备其实并非央行的“净资产”,背后对应的是等量负债。
“比如,截至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相应的央行负债为2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央行用22.6万亿元人民币‘买’来的。这 22.6万亿元人民币最终体现为流通中现金、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票据等各种央行负债的形式”,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由此可见,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并且由于它是央行以负债方式形成的资产,因而不能无偿使用。
其次,外汇储备代表着国民财富,但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从源头看,外汇储备一部分来自出口,这是国内企业或个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可说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这笔财富由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老百姓以等值人民币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还有一部分来自外商投资等资本流入,这部分恐怕谈不上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了”,丁志杰说。
还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是央行“发票子”“买”来的,但央行每多发一单位货币,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就要贬一点值,发得越多,贬得就越多,这相当于央行向全国人民征收了铸币税。因此说到底,外汇储备是老百姓“交税”买来的。
“这里错用了铸币税的概念”,中国建设银行[4.61 -0.22% 股吧 研报]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坦言,在金、银本位等商品货币制度下,货币币值与其内在价值之差就是铸币税。比如,一枚币值1文的铜钱,铸造成本(内在价值)如果是0.3文,那么铸币税就是0.7文。“央行通过购买外汇发行纸币,虽然纸币的印刷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纸币的内在价值相当于与其币值等值的外汇,因而不存在铸币税。”
“至于说新发货币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那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的商品,可能会贬值。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发货币可以换成外汇进口商品,货币和商品之间就不存在你多我少的问题,也就不会导致原有货币贬值”,赵庆明分析。
丁志杰认为,新发货币最终会被企业和居民持有,这些货币也是财富的一种形式,因而新发货币谈不上是“征税”。
外汇储备多不多?
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这么多外汇储备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步入了“快车道”:2006年2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4月,突破 2万亿美元;2011年3月,突破3万亿美元。面对这条陡峭上升的曲线,公众不禁要问: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了?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适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也只是定义了外储的低限,高限则没有共识。“传统观点认为,外汇储备不得少于3个月的进口额、10%的GDP和 30%的外债,而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2.85万亿美元,可以满足22.5个月的进口、相当于48.44%的GDP和5.2倍的外债。按照传统观点,我国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最低警戒线,总量比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适,目前没有定论,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丁志杰说。
比如,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是“藏汇于国”,与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仅2500亿美元左右,绝大部分外汇资产在政府手里。而发达国家大多“藏汇于民”,2010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的民间外汇资产分别高达 4.99万亿、6.91万亿、12.78万亿和15.4万亿美元。虽然这些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不及我国,但加上民间这一块,其外汇资产均远远超过我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巨额外储犹如一把“双刃剑”,也带来四个“不利于”:
不利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储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称为外汇占款),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人民币在高速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完全对冲、回收,就会向市场注入过多的流动性,加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容易诱发争端。
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时下,外汇占款已成为货币发行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
不利于保值增值。当前欧美债务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对巨额外储的保值增值带来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这么多外汇储备并非我们刻意追求,而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运行的结果。
经济学中有一个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消费率的不断下滑,储蓄率不断攀升,根据恒等式,当储蓄率超过投资率时,出口必然会大于进口,从而形成贸易顺差,引发外汇源源涌入。“外汇储备激增,根子就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而要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仍需时日”,赵庆明说。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在涉外经济政策上“奖出(出口)限入(进口)”、在外汇管理政策上“宽进(流入)严出(流出)”,以及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企业和居民普遍不愿持有和保留外汇等因素,也都助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应对外储激增的“方子”是使其增量部分放缓速度,存量部分用好管好,打个比方,就是把进水龙头关小点,出水龙头开大点,这样池子里的水位才不至于过快上涨。就增量部分而言,应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此,方为治本之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