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等收入阶层患上了一场“心的感冒”,这些引发感冒的病毒各种各样的忧虑正越来越多困扰着他们。“严重滞后的标准!中等收入的标准是1350~3100元每月,那么中等收入就是节衣缩食,吃不起猪肉、花生,逛不起商场,养不起孩子、车子,供不起房子,看不起病的穷人。我是中等收入,我是穷人。”
父亲怕通胀,儿子怕加税。这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其实这句话是说年轻人有精力不怕通胀就怕政府多拿,而通胀对于老龄人影响大,所以父亲怕通胀,儿子怕加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8月3日发布的2011版《城市蓝皮书》。根据书中提供的数据,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其中北京、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分别达到了46%和38%。
这一高比例引起质疑,更有争议的还是下面这个标准:书中对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注意,是年可支配收入,确定为1.63万元至3.73万元之间。
按照社科院的报告,2.3亿人处于“中等收入阶级”。 然而,这1/6人已经处于中国国民中收入中上的人群,就生活状态来说,只能说是中产阶级的候补群落;而按照西方定义,那些不为房贷所扰、有车代步、有旅游习惯等阶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雏形。
诚然,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标准,我们也不必纠结于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还有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等收入阶层还是中产阶级,都患上了一场“心的感冒”,而这些引发感冒的病毒各种各样的忧虑正越来越多困扰着他们。
事实上,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通胀造成个人财产缩水的“重灾区”。为了应对通胀,让个人财产保值增值,他们冲杀在各种投资理财领域,炒股、买分红型保险、买银行理财产品。但近两年来,股市行情如“过山车”,个人资产找不到“避风港”,可以说是“不投资理财,存银行看着贬值心慌;投资理财,看着市场行情涨涨跌跌心更慌”。
中等收入忧虑症
症状一:通胀吞掉财富
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和今年一季度相比,中国上半年包括GDP增速在内的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物价指数居高不下。高物价使民众的“荷包”缩水,也令中国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感到物价带来的压力。瑞信集团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预计8月物价上涨的比例,比上次调查时有所扩大,从收入阶层看,中等收入人群的通胀预期更为强烈。
症状二:未富先老
中等收入阶层养老到底要准备多少钱?取决于你怎样定义生活。例如,渣打银行对中国177位精英人群的调查表明,平均需要挣得370万美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方可富足退休。
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症状三:子女费用差不得
从准备要孩子,到住院生产,再抚养教育环节,都要产生费用。仅就剖腹生产来说,一线城市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普遍都在5000元以上。如果把这个费用与抚养孩子的全部费用相比,那连一个零头都算不上。当你的孩子读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那最晚已经是2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的费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可能会超出我们现在“静态的预测结果”很多。这么说来,即使按50万元计算,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了。
症状四:投资无门空悲叹
股市楼市萎靡不振,黄金白银冲高回落,艺术品市场水又太深,中等收入阶层虽小有积蓄,却苦于投资无门,无奈把钱存入银行被通胀吞噬,尽可能护住储蓄也成为了明智之举。
面对“心的感冒”,你找到特效药了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