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声音
19世纪的英国,虽然绝大多数的利益既得者周日都上教堂,但这是形式化的信仰,因为心目中的偶像,使得他们看不见自己的盲点。然而,到底英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基督教信仰的力量,以及从基督教信仰所延伸的道德意识。这种力量和意识感动一些人做出一些非凡、甚至舍己的事业。他们无私地关怀社会,作为社会的良心,逐渐促进了社会的改善。
威廉•威尔伯福斯废奴的努力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容让我举几个其它的例子吧。
1.改革女监的伊丽莎白•弗雷(Elizabeth Fry,1780-1845)。她是英国“贵格会”的一员。“贵格会”是个很敬虔的宗派,反对战争,注重社会关怀。18世纪初,年轻的她就开始改善女监的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她赢得下议院的支持,修改法律,改善女犯的处境。不但如此,她也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为他们建造收容所。她并且开办护士学校,其中还造就过南丁格尔。她的工作影响深远,连维多利亚女王都是她的粉丝。
2.废除童工的沙佛兹伯里伯爵(Anthony Ashley Cooper, 7th Earl of Shaftesbury,1801-1885)。他是一位议员,也是一位基督徒。在他的推动下,下议院在1833年,也就是英国通过彻底废奴的同年,通过了“工厂条款”,禁止9岁以下的孩童进入纺织工厂做工。9岁到13岁的孩子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但是因为监督人员不够,他还得继续努力改进。1842年,他领导通过“矿场条款”,禁止妇女与儿童进入矿坑。他还领导建立学校,教育穷苦人的孩子。
3.设立孤儿院的乔治•慕勒(George Müller,1805-1898)。他是英国“弟兄会”的领袖之一。他虽然身无分文,但他仰望上帝,靠着捐款所设立的孤儿院前后收养并教育了超过一万人。他并开办了117所学校,教育了超过12万个儿童。
经济固然重要,但是,每个社会都需要有超越经济考量,超越个人功利的核心精神价值,以维系普世价值,赋予社会人生更高的理想。19世纪的英国,虽然弱肉强食、贪婪盛行,虽然宗教开始形式化,虽然伪善成风,但是,这种深植人心的宗教和道德力量还是不可忽视。它推动了社会的改革。
当年的英国与今天的中国还有另外一点的不同。英国整个政治制度都在宪法的保护之下。除了行政部门之外,他们有独立的议会制度和独立的司法制度。英国的上议院不是民选,都是由世袭的贵族和非世袭的神职人员组成。但是英国的下议院却是民选,而其所拥有的权利超越上议院。英国的首相就是从下议院推举出来的。
这种独立的议会功能和司法功能虽然并不完善,议员们为了私利有许多争吵,效率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提供了一个正式的管道,让人民的疾苦可以上达,让改革可以逐渐实现。到了19世纪的末期,英国社会的正义,制度上的公平与公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克拉克在书中说,如果你在19世纪末问英国人和美国人,人类行为最可贵的是什么价值?五个中有四个会告诉你,“仁慈”(kindness)。这种“人道主义”的观念是19世纪初的人无法想象的价值。如果去问当时德国的黑格尔,他可能会告诉你,“仁慈”是软弱的表现,它纵容人懒散,在精神上远次于残酷与暴力。可是,“人道主义”的观念到19世纪末期已经被普遍接受了。
“人道主义”是因着修补工业革命的创伤,修补“伪道德”的为害,人类多年奋斗的结果,这是人类社会最灿烂的新观念之一。要改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各种宗教和信仰团体的合作。但是,这些合作的团体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那么,“仁慈”,以及它后面的“人道主义”,或许就是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核心价值罢?
英国的改变是渐进的,它社会上的核心价值维系了社会的稳定,也成为改革的动力。在今天的中国,除了那些口号和套话之外,我们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