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债务危机下真实的美国:“穷政府+富企业”的组合

www.sinoca.com 2011-08-21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战略思想库/文

  在债务危机之下,美国的“穷政府”现象已经为市场熟知,并以“穷政府”的现象推断出美国经济地位衰落、美元地位下降乃至崩溃的结论。但是,在美国“穷政府”背后,却伫立着收入和利润丰厚的企业部门。这一部门的存在,将有可能改变市场很多的定性判断。

  债务危机之下真实的美国,是一个“穷政府+富企业”的组合。

  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代表。苹果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收入高达285.71亿美元,实现净利润73.08亿美元。2010年苹果公司销售收入高达652.25亿美元,其净利润更是高达140.13亿美元。苹果当前持有的现金总额达到762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截至7月27日的运营现金余额仅为738亿美元。

  从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虽然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依旧疲软,GDP增速缓慢,失业率处于9%的高位居高不下,但美国企业似乎已先于其宏观经济走出衰退,开始强势反弹,回归至正常运行轨道。

  我们衡量了美国整体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净利率、权益收益率(ROE)、每股盈余(EPS)、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均出现历史性回升。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净利润已经成为历史上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美国企业财务状况非常强劲。

  销售收入强势回归

  美国股票市场标普500中的企业是美国企业的缩影,其销售收入已从2009年的低谷期反弹。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标普500企业(金融及公用事业行业除外)的每股销售收入约为870美元,直逼2008年第三季度的历史峰值880美元。

  在当前企业销售收入大反弹中,能源、信息技术、制造业和消费产业对销售收入的贡献尤为突出,占销售收入增长的80%。作为企业利润的源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加为企业盈利重回危机前的峰值提供了保障。

  与销售收入一同大幅增加的还有企业利润。销售反映了企业的良好经营,也为创造更高的利润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美国企业的利润在近两年来取得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总体年化净利润为1.45万亿美元,成为历史上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2010年时,企业净利润就从2008年的历史低点1.05万亿美元增加至1.41万亿美元,涨幅34.29%。

  从1947年至今,美国企业净利润占GDP的比重也从0.88%增加至8.17%,特别是自2009年起,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大幅超过GDP 的增长速度。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至3968亿美元,企业在大量裁员削减成本之后,并在政府的低税负、低利率及其他刺激计划下,企业盈利强劲反弹,净利润在2011年第一季度达到历史峰值。

  净利润能够如此强劲回归,销售净利率的提高功不可没。美国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自1979年以来一直波动上涨,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在 2009年时触及低点5.9%,但此后销售净利率迅速回升,在2010年第三季度时回到2007年的峰值8.3%,并在2010年第四季度创新高,达到 8.5%,而2011年第二季度的年化净利率更是达8.9%。

  此外,作为衡量股东回报率的重要指标,美国企业的权益收益率(ROE)也开始向历史高位回升。美国企业的ROE周期性较强,但即使在最低时也维持在10%以上,而最高时则高达20%。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ROE跌至历史低点9.9%,但此后迅速回升,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标普500企业的权益收益率高达15.8%,并且高盛预计其在2011年将达16.7%,在2012年达17.2%。

  作为衡量股东收益率的另一指标,美国企业的每股盈余(EPS)也一直处于递增趋势。自1975年至2011年,美国企业的EPS从不足20美元到逼近100美元。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令企业EPS一度跌至40美元,但企业强劲的盈利能力令其迅速恢复元气。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的年化EPS高达96美元,且呈不断上涨趋势,预计将在2012年突破100美元。

  连续增长的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净利率、R0E和EPS,以及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恢复的能力,足可证明美国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其背后隐藏的技术、创新、管理等多项技能,美国企业的生命力和能量极为强劲。

  企业总体现金流量富足

  与美国财政部目前的窘困相比,美国企业正经历着现金流最为充裕的时期。作为企业的血液,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的年化净现金流量达1.73万亿美元。2010年净现金流量为1.70万亿美元,较2007年的历史低点1.24万亿美元增长了37.01%。

  从态势看,美国企业的净现金流量非常富足,也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充足的现金为企业继续扩张投资奠定了基础,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应变能力很强。此外,美国企业净现金流量几乎始终高于净利润,意味着企业将盈利转为现金的能力非常强,坏账损失率低,盈利质量非常高。

  在充足的利润和现金流面前,美国企业也开展了投资。资本性支出是企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实现永续经营的前提。自2003年~2007年,虽然美国政府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一直萎靡不振,但企业对固定资产及高科技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却毫不吝啬,一直在逐年增加,而企业充裕的现金流量则是其能够不断增加资本性支出的坚强后盾。

  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对半导体、计算机等高科技的研发支出迅速回升,并超过危机前的最高水平。

  海外企业盈利比重不断上升

  至2008年,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分支机构达到26548家,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欧洲。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美国海外企业总资产达到14万亿美元,美国海外企业总资产占美国GDP的比重,也已经从1999年的49%上升到目前的将近100%。

  企业的核心在于盈利,美国的海外企业为其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从其盈利变化趋势上看,盈利在快速增加,1999年至2008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在2008年,年度盈利9563亿美元,是1999年的1819亿美元的5倍多。

  跟美国国内企业的盈利状况相比,美国海外企业盈利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07年海外企业盈利8840亿美元,国内企业盈利7140亿美元,海外企业盈利超过了国内企业;而至2008年美国海外企业盈利9560亿美元,国内企业盈利5320亿美元,海外企业盈利已是国内企业盈利的1.8倍。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估计,200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为11.2%,而外商对美的直接投资收益率仅为4.4%,收益率差额高达6.8个百分点。

  “零负债”运行的苹果

  作为美国科技公司的领头羊,苹果公司是美国企业的典型代表。苹果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收入高达285.71亿美元,实现净利润73.08亿美元,与第二季度相比,环比增长15.8%和22.1%,仅iPhone手机的销售量就达2040万部。

  2006年,苹果公司的销售收入仅为1.15亿美元,净利润仅为0.20亿美元,而到2010年,其销售收入已高达652.25亿美元,增长了567倍,其净利润更是高达140.13亿美元,增长了700倍。

  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苹果的流动资金也在大规模增加。截至2010年底,苹果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之和为256.2亿美元。另外,苹果多年来几乎“零负债”运行,自2003年开始长期负债始终为0。

  海外市场的扩张,也是苹果实现高增长的源泉之一。无论从净销售额、营业收入还是从资产上看,近三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比重均在下降,至2010年占比分别为38%、33%、31%。

  2008年,苹果公司美国国内市场净销售额为209亿美元,占比为56%;三年后,美国市场净销售额286亿美元,下降至44%,而海外净销售额为366亿美元,占比上升至56%。

  而三年间苹果公司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日本市场和亚太市场净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26%、32%、45%。其中,美国市场增长速度最为缓慢,苹果公司主要的增长来自于国外市场,比较突出的是亚太市场,净销售额从2008年的26.8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82.5亿美元。

  美元体系可能比想象的稳定

  综合评估美国国家的财力状况,美国是一个“穷政府+富企业”的组合:即政府虽然有沉重的债务负担,但企业却拥有惊人的财富。

  我们认为,在评价美国时,不能被“穷政府”一叶障目,不见拥有高额利润的“富企业”,更不能片面地将政府的贫穷,等同于美国经济地位的终结,并引申出美元货币地位的终结等结论。

  在美国“穷政府+富企业”的组合之下,美元汇率体系可能比市场单纯从美国“穷政府”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要稳定。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评估,也需要放到“穷政府+富企业”的框架之下。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9月雷曼破产倒闭之后,美元指数从70低位上涨至89高位,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这背后的部分原因即是,美国企业部门大量资金从全球市场回流,这产生了美元需求,推高了美元汇率。这一资金回流规模大于美国海外债权人从美国的资金撤出。也就是说,美国“富企业”的结构,在危机时有助于支撑美元汇率的稳定。

  比如,当美国银行出现危机时,美国银行可以出售所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购买美元,回流美国市场,这在市场上创造了美元需求,有利于美元汇率的稳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一周暴跌金融股领衔 全球市场等待美联储声音
下一篇:五角大楼:中国一旦动用“经济核武” 美国大败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