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并入清华的央行研究生部:中国金融黄埔军校的今天

www.sinoca.com 2011-08-16  中国周刊


  作为央行的研究生部,这个时代催生的教育机构,渐渐变得不合时宜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圈子、公平争议、近亲繁殖色彩,或许将随之并入清华而烟消云散。

  位于五道口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业内被称为“五道口”。中国周刊记者/王攀 摄

  五道口,是北京城西北角的一个地理概念。由于处在从北京北站出发的京包铁路的第五个道口而得名。

  这里被北京人赋予了很多含义,比如便宜而新潮的服装店,诱人的各色美食餐馆,再如被堵得一塌糊涂的交通,还有被北大、清华等十几所高校包围的“文化俱乐部”……

  但这篇文章要讲的五道口,却是一所带有神秘色彩的专招研究生的学校,在金融界专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就是它的代名词,就像人们习惯把中央称为“中南海”一样。

  “五道口”有着“中国的金融黄埔军校”和“金融哈佛”的称号。从去年开始,就传出“五道口”将合并至清华的说法。当时,一个帖子在论坛上发布,引来了众人围观。

  今年春夏之交,这个传闻随着清华迎来百年校庆而再次被掀起。4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微博上透露,“清华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央行可谓送了一份大礼,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并入清华。”郭田勇也是“五道口”人,曾在“五道口”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如今,校庆过完了,五道口还是五道口。但是,传闻已经被一点点的证实:似乎消息可靠,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83级校友,现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的张化桥,再次证实了这一传闻。“原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跟新老同学通过气,(并入清华)这可不再是传闻。这是很快发生的事。”

  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归并至一所名校,或许正是一种教育的回归。接下来,如何回归,将成为新话题。

  变之惑

  王智像往常一样踏进校门,开始一天一成不变的工作。

  这个面积不大、只有一座七层教学楼算得上是像样的建筑,外表看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是,因为它是“五道口”,它的这份“普通”反倒成就了一丝神秘。

  王智说,“自己在这里做行政很多年了。学校不大,但在业界名声很大。”她的身份一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内心有一种自豪感。

  随着“合并”传闻越来越多,王智也赶紧从网上查查最新的报道。对此,王智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觉得一切很茫然。不知道学校怎么安排我们。”

  她跑到一位朋友那里“诉苦”:五道口没有专职的教课老师,合并对老师来说,还不是大问题。但是,我们这些行政人员怎么办?她不希望从央行系统变成清华人,相信同事们也不愿意。一旦变化了身份,福利待遇一定是没有在央行好了。

  在他们看来,清华这个牌子,足够大,但是对于五道口而言,并不是“树大好乘凉”。因为,五道口有清华不能代替的优势和能量。

  小学校大能量

  曾经,这个面积不大的学校,让金融学子向往,因为它独一无二,教学前卫,圈子密切。导师不是央行、证监会的司局长,就是金融实务界的公司董事长、总裁。

  在一家私人会所,“五道口人”吴晓天端起茶,张口说到“我师兄也是五道口人……”

  如今,吴晓天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他曾经在田间地头经历了知青下放,后来考大学,进入银行就业。1990年代初期,考入五道口“镀金”,直接接触到后来的顶头上司,也是当初的老师。毕业后便跟着老师干,一路迈进金融前沿,名声风生水起。

  他说的那位“师兄”,便是他现在从事的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师兄”要做一件事,找到师弟加盟,师弟就投奔而来。于是,这家公司就诞生了,上市了。

  这样的人脉关系,在这个圈子里比较常见。

  吴晓天说,学校留给自己的财富,知识是一方面,更珍贵的是这些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不多,大家都熟,称兄道弟,互相帮忙嘛。”

  吴晓天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就他所知,这圈子里“大家一起干事”的人有不少。

  他掰着指头数了数,咽下一口茶,再补充几个。圈子里的领头人,便是他们曾经的师长。

  在他的描述中,记者眼前浮现一张图:知识、交际、权力、财富,在这个不大的圈子里飞来飞去。

  李丹,晚吴晓天两年入校。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工作不太如意,而后考进五道口,憧憬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进了五道口,李丹为眼前的一切既头疼又兴奋,“我们的老师都是外聘的,和香港理工大学有合作,全英文教学。就像是在读现在的MBA,那时中国其他高校还没有这样的教学模式。”

  她对《中国周刊》记者回忆,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官员常来学校开课。刘鸿儒就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史的老师。

  刘鸿儒,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等职务。五道口学校就是他在人民银行任职初期一手创办起来的。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高校中的金融教育奇缺,研究生教育更是空白。整个金融界也停留在僵化的思想体系中。培养金融人才成为时代的需要。在刘鸿儒等人的筹备下,1981年,研究生院就在五道口东升公社的一个未启用的卫生院里成立了。

  行业内戏称,刘鸿儒把五道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1985、1986年,是探讨金融改革的年份,刘鸿儒常常是白天在国务院开会,晚上到五道口和学生们继续讨论白天的话题。

  85届校友王焕斌曾对媒体回忆:“1985年,学校没有电脑,我们的美国老师每天都把前一日的美国股市信息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进行虚拟炒股演练。两个星期后,我‘输’得一塌糊涂,不过,当时‘股票’是个新鲜词,国内1990年才有了真正的证券交易所。”

  李丹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出了学校进金融圈”,她的同学们也大都如此。她记得,全班63个人,最后有70%以上的同学在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得到了在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

  “最好的一个机会,有个同学得到了加拿大皇家银行总部的实习岗位,直接去了加拿大,我们都很羡慕。”

  “我们的导师都是金融机构的在职高管,安排个学生实习或者工作岗位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当时,外资银行都想进中国,但是找不到切入口,牌照也不开放,他们和国内金融系统搞关系,就把五道口当做一个切入点,和学校搞合作,设置奖学金,或者提供实习岗位。因为他们知道学校就是央行办的,老师也是中国的金融高管,想以此拉近距离吧。”

  毕业后,李丹的这种学校优越感更强烈了。

  “早些年,找工作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老师都是在职的。同学大部分都在金融界工作。现在,我们同学之间,经常聚会,还保持着比较紧密的关系。同学圈子,也是同行圈子,大家有互相介绍项目之类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北车召回动车组停上海虹桥动车所整修(高清)
下一篇:渤海溢油事故生态索赔将启动 海洋局否认索赔1亿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