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个月的世界经济,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话来形容便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悲情日本:经济增长预期为0
2011年上半年,地球村里最悲情的村民非日本莫属。随着地震海啸的袭击,核泄漏问题伴随着全国电力供应不足,让日本民众的生活降到了谷底。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各国国民幸福生活指数表明,满足现在的生活的日本人只有40%,比OECD平均值要低出19%。在英国的一项《幸福星球指数》报告中,日本人的幸福程度在178个国家里排在第95位,和它的GDP排名相比,日本幸福指数的排名惊人的低。
地震给日本带来的还有经济的短期滞胀。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银行7月12日上午开始举行由全国各分行长参加的金融政策决定会议,对于今后日本的经济进行评估和预测。会议透露的消息说,由于遭受大地震和海啸的袭击,2011年度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将由原先预计的0.6%降为0%。
日本银行在同日还宣布,将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作为基准利率的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将继续维持在零至0.1%的水平――这和通胀问题严重的其他国家是大相径庭的。
尽管日本本国没有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但许多专家认为,日本的地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全球通胀的进一步加剧。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认为,日本核泄漏危机可能令全球能源供应承受压力,导致油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拖累经济增长,将对恢复缓慢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日本银行认为,随着震后生产供应层面的制约出现缓解,日本经济回升迹象明显,出口和内需开始增长或改善,日本经济有望在2011财年下半年以后重新回到缓慢复苏的轨道。
遭白眼的美国:自己宽松别人通胀
在地球村里,当别人都在忙着清扫自家花园的时候,美国却开着一架印着“QE2”并载满美元的飞机气势汹汹而来,将大量的钞票抛撒在每一个刚刚清理干净的园子里。美国自去年年底开始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后,遭到了无数国家的白眼。
通俗地说,QE2就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望由此达到刺激就业、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然而,美国的量化宽松可谓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令众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感到担忧。
QE2目前看来并没有对美国经济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依旧缓慢,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修订后为1.9%;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谈判陷入僵局,财政政策已没有刺激经济复苏的空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何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美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它的经济没有明显的恢复,失业率一开始略有下降,但现在又开始回头。同时,我也不认为政府一时间还有更好的方法。”
按照何平和许多其他专家的观点,美国QE2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国外大于本国。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指出,由于很多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当美元走软时,就会推高石油、粮食、大宗商品等价格。中国等国家在这些贸易项上进口的多,就会把热钱传进来,对这些国家的CPI和PPI压力就会增大。
在QE2实施期间,石油、谷物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飙升,其中油价从去年下半年的70多美元一路飙升至4月份的115美元/桶。而金价在此期间也上涨了21%。
《华尔街日报》也撰文指出,新兴国家是此轮量化宽松的最大输家。他们因为增长过快和通货膨胀而陷入困境。
最纠结的欧洲:救几个还是救大家
是先解决通货膨胀,还是先保希腊和葡萄牙?这对欧洲是个问题。
庄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欧洲央行考虑这个问题要分轻重缓急,而当务之急他们最关心的显然是通货膨胀。
庄健指出,欧洲和美国不同的是,欧洲有明确的通胀目标制。而现在通胀已经高出它的目标。尽管欧洲央行知道如果提高利率之后,对负债国家来说借款成本将会上升,但经过权衡利弊,他们认为通胀是最主要最明确的目标,宁可增加一部分借款成本,也要把通胀压下来。不然通胀起来以后,加上负债政府的不作为,事态就会更加悲观。
今年初以来,欧元区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欧洲央行曾明确表示,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把通货膨胀控制在2%以内,这是他们能够承受的底线。
4月7日,也就是葡萄牙宣布求援的第二天,欧洲央行还是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25%。这也是2008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加息。
有分析人士认为,加息必将抬高欧洲债券整体收益率水平,从而大大增加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家的债券到期支付压力。同时,加息提高了债务危机较严重国家的银行的融资成本,使依赖央行提供流动性的银行更加举步维艰。
欧洲央行不仅没有丝毫迟疑,反而在7月7日推出了第二轮加息行动,将主导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50%,并在月报中解释道,此举是为了抑制物价上扬风险,避免第二轮通胀效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预测,希腊等南欧国家的债务重组几乎已无可避免。
望眼欲穿的新兴国家:通胀竞赛
对新兴国家来说,对通胀见顶信号的渴望已让他们望眼欲穿。
巴曙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全球来看,新兴市场与美日发达市场呈现出“一边火焰、一边海水”的“冷热不均”:当美国和日本在争相忙着刺激经济的时候,新兴市场则纷纷面临抑制通胀的困境。
对中国经济来说,2011年上半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除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持续上升的物价指数和通胀压力更是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6月份,中国的猪一夜间出了名,CPI指数从5月份的5.5%升至6.4%,仍然让人们忍不住惊叹通胀速度之快。
中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巴曙松介绍,过去的18个月,中国从2010年初首次提准,示意“政策退出”,到今年一季度“三率齐动”,再到二季度“紧缩加时赛”,政策紧缩周期仍未结束。
同时,“金砖五国”的其他四个国家也正处在通货膨胀的“水深火热”当中。
巴西重要智库应用经济研究所预计,巴西今年全年通胀率将在7%以上,大大超过政府预期的4.5%;印度今年前5个月总体通胀同比增速也飙升到9.1%,已连续17个月超过8%;俄罗斯5月CPI同比上涨9.6%,预计今年全年通胀率将保持在7%左右;南非5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超出市场预期,预计南非国内通胀率可能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达到6.3%的高峰。
记者连线在南非工作的华人小崔。据小崔介绍,超市的蔬菜价格年年涨,现在一根黄瓜就要将近10兰特(1兰特≈1元人民币)。而一双在中国地摊只需十来块的拖鞋,在南非需要至少100兰特才能买到。同时,南非的电价从去年到今年就上涨了30%左右。
为应对通胀,新兴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加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达11个,包括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波兰、泰国、韩国、匈牙利、越南、以色列等。其平均半年内加息的次数为3~4次。其中巴西央行今年已连续4次调高基准利率,使之由年初的11.25%升至目前的12.25%;印度央行从去年3月至今已经10次上调关键利率;俄罗斯央行年内也加息至8.25%水平。
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会持续多久?
在7月份各大央行和券商的报告发布之后,记者发现许多报告都乐观地认为6月份的CPI已经见顶,并预测今年下半年的通胀将呈下行走势。
然而,也有许多专家认为,现在就对新兴国家下半年的通货膨胀表示乐观,未免为时过早。何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虽然目前新兴市场的通胀正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这个高位通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只要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通胀就不会消失。
券商与专家各持己见,究竟下半年新兴市场的经济将何去何从,能否顺利走出通胀的阴霾,也成为这些“望眼欲穿”的新兴国家最希望知道的答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