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前任总裁卡恩卷入性侵案辞职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继任者之争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欧洲国家希望延续其在IMF的传统地位,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总裁的宝座“跃跃欲试”。对于新兴国家来说,坐上总裁宝座之前,先掂量好自己的分量也许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IMF总裁职位向来由欧美人占据
IMF总裁是欧洲人,这样的定律在IMF成立的65年来一直沿袭,10任总裁无一例外。“欧洲人管理IMF,美国人管理世界银行”,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矩。现在,这个规矩似乎遭到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像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腾斯这样来自新兴国家的势力,正试图在IMF总裁的竞选中扮演拦路虎的角色。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日前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基于国籍推选IMF主席将对IMF的正统性及合法性造成损害,呼吁IMF新总裁人选遴选过程应真正秉承透明、择优及竞争的原则,应摒弃IMF总裁来自欧洲的不成文习俗。当然,这份声明仅仅是新兴国家争夺IMF话语权的前奏,随后也出现了单个新兴国家代表谋求总裁位置的呼声,以期淡化目前IMF的欧洲血统,在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中成为领导者。但就目前而言,来自新兴国家的代表成为IMF新任总裁看起来并不现实。
拉加德的当选似乎是板上钉钉
新兴国家如同散沙,候选人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新兴国家接管IMF的首要问题,来自于他们自身。与欧洲国家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紧密联合,共同支持法国财长拉加德相比,新兴国家尽管有明确的立场和声明,却未能就候选人的问题达成一致。金砖五国中,中国和印度并未正式拥护任何候选人,俄罗斯支持哈萨克斯坦央行行长马申科,南非则将前财长曼纽尔列为候选人,巴西甚至已经反戈导向了欧洲候选人那一面。来自新兴国家最具竞争力的墨西哥人卡斯腾斯,并没有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后盾。 候选人分歧只是表象,背后的国家间利益不合才是主要原因。英国《金融时报》5月31日的文章分析说,“中国和印度长久不和,巴西不愿意支持墨西哥,俄罗斯以地区利益为重,它们终将不得不接受欧洲的候选人――法国财长拉加德。”IMF前副总裁拉曼(Desmond Lachman)也表示:“拉加德的当选似乎是板上钉钉,新兴经济体无法行动一致地支持某个候选人。”
IMF总裁得是“经济学家+政治家”,新兴国家无人可敌拉加德
IMF的宗旨是推动出台强硬政策,以整顿财政管理不善的国家,这就要求了其总裁不仅需要专业的经济知识,也需要高超的政治技巧。新任总裁除了需要继续推进IMF改革,使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达到平衡外,还要处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改善全球金融监管、缓解新兴市场国家信贷猛增的溢出效应等问题。
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中,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是重中之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下属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最有能力帮助解决欧债危机的人就是眼下最合适的IMF新总裁人选。至少到现在为止,还很难看到有任何一个获得普遍公开认可的、明确的新兴经济体人选,可以与获得欧洲公认、美国默许的拉加德一决高下。也许一些被部分媒体寄予厚望的中国经济官僚看上去很有胜任的潜力,但中国管制色彩浓厚的货币政策和政府干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几乎不可能获得欧美国家的认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