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房子皆是浮云 这两个东西才是中国最致命的死穴

www.sinoca.com 2011-04-27  天涯社区


  当大家还在纠结于房价涨与跌的时候。我想我们跟应该关注看似两个不相关的话题:人民币汇率与食品安全。

  就在2007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分管欧盟事务的时候,就和欧盟专员曼德尔森发生激烈摩擦,甚至在会议现场就直接互相不顾礼仪的指责和还击。

  可几年过去了,你可以发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欧盟发现的问题严重的多得多,三聚氰胺到瘦肉健美猪到食品添加等等,可以说中国食品安全到了都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地步--但是当时吴仪是不承认的。

  人民币汇率,我不说了,到了今天贸易逆差,西飞国际(今天我刚去过西飞)和造船公司业务都受影响的今天,还有学者简单的认为人民币升值没有什么弊端,利远大于弊,可惜的是,知道为什么洋奶粉现在独自垄断中国90%的份额吗?因为连中国人都不放心中国自己的奶制品,这有什么可说的,同样,到了贸易出口真的不行了就是企业倒闭的时候,你还有内功再造企业吗?到那个时候,就是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时候。现在说到食品,哪个有钱人不是先问这个有没有进口的?

  食品安全和人民币汇率同样刚好就是中国最大的致命弱点,都是一旦输就是输话语权的关键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的官方都在打掩护,食品安全当年是不承认的,但背后却是问题惨不忍睹,人民币也都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没低估,可背地里却不断地升值。

  让我们翻开旧闻。温故而知新:

  我们来看看2007年的报道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26日上午在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批评中国处理问题食品及产品的标准过于宽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此强烈回应,在开幕仪式结后,同曼德尔森理论,直接批评曼德尔森演词部分内容,应该在双边会谈内讨论,不应该公开发表。吴仪此前在论坛致辞时指出,中国已加强监管及提高水平,不能接受有人以问题食品,作贸易壁垒,或作政治炒作。

  “这场仗中国输不起”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当天在北京参加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时要求中国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他指出,中国并非世界上惟一存在产品安全问题的国家,但其在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却意味着中国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曼德尔森表示,欧盟的消费品安全系统,去年收到一千宗预警,其中一半是中国的产品,而今年内,来自中国产品的预警再增加五成,他认为中国不止要立法确保产品安全,更要加强执法,才能长远保持竞争力。

  “一些中国官员指出,中国出口欧洲的产品中只有不到1%存在可能的安全问题,但欧洲每天从中国进口价值五亿欧元的产品,因此1%也是不能接受的。”曼德尔森强调:“消费者安全是一个不容半点失误的问题。”

  曼德尔森在讲话中指出,欧洲消费者需要知道中国不仅能生产产品,同时能够保证产品在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是安全的。他指出,中国必须把重塑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安全的信任和信心作为第一工作重点,否则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水平。

  曼德尔森介绍说,欧盟去年发现一千起产品安全问题,其中约半数涉及中国制造的非食品产品,另有9%涉及中国出口的食品,包括蜂蜜、花生以及转基因稻米等。他透露,欧盟预计2007年涉及中国食品以及其它产品的安全问题数量将有显着增加。

  曼德尔森还呼吁中国政府打击伪冒产品,并表示他认为这是解决产品安全问题的关键。他指出,去年在欧洲市场发现的伪冒产品中有80%来自中国。曼德尔森说:“如果不能遏制大批伪冒产品的出现,中国永远不可能切实地解决产品安全问题,而这场仗中国输不起。”

  吴仪会后找曼德尔森理论

  作为东道主的代表,吴仪被安排在曼德尔森之前发言。吴仪表示,中国政府近年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特别行动。她表示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食品安全作出更大的努力,并希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国际食品安全问题。吴仪并提出五方面维护全球食品安全的措施。

  吴仪批评说: “当前,利用标准、质量安全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抓住个别有问题的食品,为进口加以限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她说:“我们不赞成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不顾事实,以偏盖面的炒作和一味的指责,反对通过食品安全来设置贸易壁垒,甚至把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

  曼德尔森随后的谈话引起吴仪强烈不满,在开幕仪式结后,吴仪同曼德尔森理论,直接批评曼德尔森演词部分内容,应该在双边会谈内讨论,不应该公开发表。

  再看下09年总理关于汇率的说法:

  尽管美国继续对人民币施压,但中国态度依然未改。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将向议会递交汇率报告,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备受关注。

  反对强制汇率升值

  面对关于汇率的提问,温昨日以一组数据证明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去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就是欧盟地区,出口总体下降20.3%,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只下降15.3%。”

  温举例称,去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多达760亿欧元,创历史最高。美国去年出口下降17%,但是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出口市场。

  来自外贸大省广东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两月,广东对美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其中,广东对美出口96.5亿美元,增长11.6%;自美进口19.5亿美元,增长28.3%。

  温说,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在这个期间,2009年,我们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但是进口只降低了11%,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了促进作用。” 而从2005年7月份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

  温说,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不仅使经济像活水一样流动,而且给人们带来和谐与和平。“我们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这样做反而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温说。

  中小企业,才是对汇率最敏感的,到了无法承受的那一刻那就是结束生意,现在还有亏损在坚持的生意无非是对自己艰辛建立的家族产业依依不舍而已。

  单独升值还勉强说我们可以硬撑,但是连着最低工资一起涨,不断地涨,用工成本加企业原料成本一起涨,人民币价格被动涨导致订单下降,这样可是三面被动承受,我不相信中国企业有这么高的承受力。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做做实业,苏宁只有一个,现在是美国到处是商品,中国到处是资金,显而易见,美元就算再贬值对内也不会通胀,因为货源充足价格根本上不去,我们就相反,货物全部给了外国,钱全流进来了。又有人问,那为什么货不能留在中国?因为中国的购买力买不起这么多的货物。

  从美国对联合国控制的娴熟度,对利比亚的打击,中国还有什么不服的?美国的实力就在于,它货币贬值了但它毫发无损,因为国债美元拿的最多就是中国,美元贬值对应人民币升值受害最大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海外兑换回来的等于基本没收益甚至亏损,因为国债没有收益年超过10%的。

  长此以往,美国根本不惧怕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因为1万亿被美国国债锁死收益并有亏损的可能,中投的那部分也是投哪儿只要是美元回来就亏损,投西班牙投欧洲,猴年马月才会有正收益还有可能信用危机下的血本无归,剩下的几千到一万亿美元全是赌升值的。

  所谓的出口多,现在只剩下美国,3月份,美国公布的数据对中国逆差180亿美元,这些数字中国很少公开,但是三月份我们中国总体顺差1亿美元,等于除了美国,我们全部逆差.

  中国的出口,大量是台湾香港的转移加工贸易顺差,实际也就是说这类顺差是在挽救中国就业的,这部分生存空间被赌死以后,实际我们什么都没有.美国的这部分全是富士康,电子产品玩具初级加工制造等等,基本全是外资进来建厂投资再出口,这不是我们的自主创新和自己的顺差.

  实际不是富士康压榨我们,而是没有富士康,我们根本就是没事做,所以不要光看外资怎么没给好待遇,苹果产品的附加值不在于内地的加工多么廉价而在于产品的创意和联想(富士康都无法和苹果相提并论,更不要说其他中国不成规模的企业了,富士康只是苹果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并非没了富士康就影响苹果多大了,其他供应商一样会诞生,台湾的电子科技业发达源于台湾留学美国的群体非常庞大,积累了深厚的内功,没有鸿海富士康一样会有其他的类似企业),苹果的爱疯和爱拍得如果是拆开单独不同品牌的产品,绝对没有现在的影响力,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我们都还过着每天看着报纸中午去国家食堂打饭的日子。

  当食品安全困扰中国食品出口,当我们中国制造廉价优势荡然无存,当我们无法承受成本上涨而不得不选择偷工减料的时候,中国产品在国际还有口碑吗?

  结果只能是一个。

  当食品安全困扰中国食品出口,当我们中国制造廉价优势荡然无存,当我们无法承受成本上涨而不得不选择偷工减料的时候,中国产品在国际还有口碑吗?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少捐多报”事件 公众罕见一边倒 力挺陈光标
下一篇:连续上涨半年多后 国际银价罕见暴跌 跌幅超10%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