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劫难 “双子星”危机实录
地震、海啸、核辐射,正在将日本企业推向一个无法预判的未来。
一方面,人们印象中的日本是:持续衰退,国库空虚、政府负债高企;而另一方面,地震后暴露于人们眼前的是:日本企业在全球构筑的无以替代的产业优势。
时下的日本企业,就像一个双子星座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性,在冒险与挑战中将自己渗透到了全球经济的主动脉,与此相应,它也在将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递延到了与它相关的全球各个角落。
机会、风险、不确定性,让华尔街的投行们为之彻夜难眠,无数行业企业的股票为之暴涨暴跌,全球企业亦为之哗然,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甚至多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为此饱受牵累。
在全球经济的竞争狂潮中,日本企业遭遇的已远非天灾人祸的单纯概念,在商业利益及国家利益驱动下,一场新型的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产业危机与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上演。
第一部
剧痛的产业链
根据日本企业陆续披露出来的信息显示,3月11日的地震,直接导致本田、日产、丰田部分工厂停产,夏普、松下、三菱、三洋等也均关闭了自己的多家工厂,三井化学、三菱化工、JFE制铁公司、住友金属工业、丸善石油公司等日本大企业亦多处停工。
硬件损失并不严重
“坦率来说,本次地震发生在日本欠发达的东北地区,并非日本工业、产业重心的西南部(东京、大阪),所以,对日本企业的创伤并不算大,多家工厂关闭主要缘于停电以及交通问题引起。”白益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3.15日,正在日本讲学的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也告诉记者,“日本整个关西地区没有受任何影响,受灾最严重的主要是宫城、福岛、岩手三县,其交通还处于瘫痪状态,东京周围大约有一半的交通已经恢复,海啸大约吞噬了海岸线5公里的地方,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机器都被冲毁了。”
“受灾比较严重的大企业应该算是东芝,因为东芝的核心厂房正好设于震区,在这里生产的系统芯片占到了世界产量的1/3,目前市场上流行的IPHONE、 IPAD2的系统芯片均出自这里的厂区,此外,这些系统芯片也广泛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大到汽车控制阀,小到组装玩具,电脑显示屏的控制芯片等领域。这些产品的缺货,将直接导致下游组装受到很大影响。”白益民说。
“此外,索尼设于此地的工厂所生产的磁头、蓝光光盘等产品,算不上核心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上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造成的影响不会很大。丰田在当地的工厂是生产小型车的工厂,相较于全球的产业来说也是较小的一部分,可替代性强。”
“目前,日本正面临大规模的停水停电,按照现在的说法,停电至少要持续到4月底,这意味着生产在这两个月都难以恢复。”梁云祥告诉记者。
核危机增大不确定性
本来,大多数企业硬件受损不大,电力恢复供应之后,企业应该马上就能恢复生产,但是,由于核危机的存在,复产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
来自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地震影响到了日本17%的GDP,以及20%的人口,核电供应了日本用电量的四分之一。目前,11个问题反应堆造成的电力损失占到了总体核电供应的20%,即全部用电量的5%。停电区域遍布全国,包括东京地区。
德意志银行认为,如果停电超过3个月,日本将会损失1.4%的GDP。从近期来看,由于企业产能遭到地震、海啸破坏,因停电停产加上更广泛的供应链上的影响,地震对GDP的冲击甚为负面。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核危机的不确定性,更让企业复产时间变得难以预期。
“本次爆出危机的福岛一号核电站2号、3号、4号机组均属于超期股役,如果在未来10天内冷却系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核泄漏引发的后果将难以预测。”白益民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如果不是本次地震,你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在面积有限的日本,集中了50多座核电站,这些核电站的老化机组也在本次地震后纷纷爆出问题,目前,日本方面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排查。”
“同时,由于之前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一些受污染企业的产品出口还要面临相关检测,这些企业必须要想办法如何去除这些尘埃物质,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出口的不确定性。”
核心技术保护之殇
由于日本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是将产业链中核心的部件放在本国生产,地震导致的企业停产、物流中断正使得整个日企全球产业链处于断裂的危机之中。
“从全球大的产业划分就能看出,美国玩标准,英美玩的是金融、是规则,法德玩制造业中的制造业(高端机器设备),日本是玩制造产品的高端核心部件,中国玩组装。所以日本地震会对全球产业链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在通信、电子产业有20余年工作经历的陆线弘说,“由于日本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构件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世界地位,日本地震将导致中国的通讯、家电等多个产业受到影响。”
比如导电玻璃、偏光片、LED的灯芯、液晶以及手机、数码相机中的存储芯片(FLASH),平板电脑与IPAD 中用到的很多片状的电阻电容等到分离元器件,还有空调、洗衣机、冰箱中的压缩机、电视机里高端的高频头等用到的高端产品配件均源自日本。
此外,中国很多半导体生产线工艺中使用的辅料比如溶剂、液晶显示的驱动芯片、用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柔性导电薄膜等都只能从日本采购。
“关键是半导体产业一旦受到影响,大量行业产业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汽车产业的电路等都要用到产自日本的半导体配件。”
一位名为Chevelle Fu的网友在其博文《从日本大海啸看唇亡齿寒的全球性产业链》中即指出,现在的产业已经走向全球化的精密分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日本的重工、原材料及半导体产业在震中遭受重创,由于很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将导致整体产业受到重大影响。
第二部
构筑的全球新阵线
日本企业一向以总部式管理闻名,总部出问题,全球各个分部多少会出现群龙无首的感觉,加上核心部件的断货,即使是日企跨国公司内部的链条也会出现问题。
“不过,这种影响对日本企业来说,并不是致命的。”长期研究日本产业知识产权的刘春泉律师告诉记者,“区别于纯知识产权出口的高通模式,日本的模式是投资建厂+本地销售,现在制造业的技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差别并不大,只要日本肯将有知识产权含量的制造业环节拿到其他地方制造,地震对日本企业在全球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举例来说,以丰田、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主要经营的是知识产权,制造业本身的物理损失不会对其构成太大威胁,就像全球可口可乐工厂一夜付之一炬,也不会对其构成毁灭性打击,因为可口可乐完全可以凭借品牌等知识产权迅速崛起。”刘春泉说。
“如果日本企业的核心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地震中伤亡重大,影响也许更可观。但目前这个数字应该不大。”
白益民也认为,如果核危机不会进一步发展,日本地震对日本产业界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如今,日本经济80%都属于外向型经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跨国公司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这极大地增加了日本企业的避险能力。”
摩根斯坦利3月14日发布的“日本地震对于亚洲经济影响”的投行报告即显示:地震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第三部
中国“被放大”
的滞后效应
日本企业有购买地震险的习惯,地震伊始,德国经济分析师克里斯蒂安・穆斯奇克就宣称,“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几乎可以忘记净利润目标了”,但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却缺少避险意识,能否以不可抗力作为理由迟延交货就要看当时所签订的合同,否则不能按期交货引发的客户赔偿也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同时,面对核危机的不确定性,中国组装厂家必须要考虑替代品的选择,由于断货的日本产品属于核心部件,虽然部分产品可以由中国台湾、韩国或者本土生产进行替代,但如果选用替代品,整机就要面临电路主板、外壳、机构件进行更改的现实,这种更改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厂商来说,是等待还是更改,将很难下定决心。
以汽车产业为例,“由于实行即时供应链管理模式,当前汽车零部件的库存仅够支持国内1~2个月的生产,除此之外,这些零部件就需要在世界上其他可能的地区进行采购,汽车零部件通常是根据每款车的型号进行定制的,因此很难由其他厂商的产品替代。日本的汽车厂商如日产、本田和丰田在中国占有了18%的市场份额,如果断货时间过长,韩国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受益。”德意志银行的Vincent Ha指出。
白益民告诉记者,“由于供货问题引发的产业链断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早在5年前的2006年,日本在华就有1万家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达 3200亿美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5000亿美元,已经占到了中国GDP的1/10,此后,日本在华投资虽未明显增加,但由此延伸、辐射的多个产业链的价值也将是一个庞大数字。”
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如果日本停电时间过长的话,由此引发的产业链危机将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面临巨大问题。”
对于投资领域的影响,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2010年,日本占到了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的5%,大量日本资金可能要面对震后回赎、派息等回流压力,而日本企业将很可能不得不卖掉他们的离岸次资产,尽管大量重建资金将来自日本银行的借贷。”
“根据日本商务部(MOF)国际投资部出版的年度报告,2009年末,日本在香港的资产投资达160亿美元,在内地达134亿美元,总体投资额占到了日本海外资产投资的4.7%,因此日本资本的回流应该是一个有限的影响。”
“从中国企业的机会来看,震后的重建的确会给我们的制造业和资源出口提供契机,比如建筑材料和粗钢等,但这种机会不值得称道,因为这主要依赖的是耗资源,大污染行业,最终中国还是要走调结构的创新之路。”刘春泉说。(作者:汪静 屈丽丽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