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通胀子弹在飞 2011年中国买啥才能真正赚到钱?

www.sinoca.com 2010-12-30  星岛环球网


  踩在2010年的尾巴上,回望这一年,它没有2008年宏观经济的跌宕起伏,也没有2009年的单边上扬,更多升斗小民对今年财经热点的感受,可能就一个“紧”字。

  在人民币的升值和对外贸易问题上,中国与欧美之间展开了博弈,加剧了中外之间的“紧”张局势。此外,房价上涨、租金上涨、菜价上涨、油价上涨、棉价上涨,凡关系到市民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导致通胀日益严重,市民不得不看“紧”自己的钱袋。面对此起彼伏的涨风,政府开始收“紧”钱袋,控信贷、加息,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并为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作准备。同时,政府还“紧”急制定各项调控政策,防止价格的过快上涨。

  英文的“紧”(Tight)可分解成五个字母,而这五个字母代表了今年财经热点的五大方面。

  Tameless(难驯的)――调控难驯房价野马

  故事:今年6月,小T看中了越秀区的一套二手房,当时地产经纪人告诉他,调控后炒客抛盘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买房的议价空间也大,有的房子成交总价甚至比报价降了数十万元。然而,小T最终没有出手,“当时对别人的说法是觉得朝向和户型不好,其实还是想再等等,等房价降得更多。”事实证明,买房一族们显然乐过了头,不到半年,这种憧憬便如水汽般蒸发得一丝不剩。

  调控力度前所未有

  即将过去的2010年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演绎了太多的“前所未有”: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决心之大前所未有、态度之坚决前所未有、手段运用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今年楼市面临的市场复杂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时至年末,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调控声中,房价依旧坚挺,土地市场渐回火热,成交也呈放量态势。望“房”兴叹的人们越来越疑惑,在资产价格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历次楼市调控为何都变成了空调?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但在随后几个月内,楼市依然亢奋,2至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仍在20%以上,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持续攀升,这直接导致了4月17日“国十条”的出台。

  开发商曾被吓出一身汗

  “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新政”,从此后的数据来看,这一轮政策风暴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出现大幅回落,由3月份的4.03万个下降至2.6万个,降幅达到了35%;而在此后的5至8月,房地产市场也逐渐出现了降温。

  此次调控政策的出台也着实让开发商们惊出一身冷汗。一位广东房企的市场部高层告诉记者,政府在4月份出台第二轮调控政策后,公司开始紧张,部分高地价项目开始推迟项目进度,“当时公司已经开始对费用极为重视,对工程款支付开始收紧,营销系统不停开会,核心就是准备过冬”。

  而普通市民如小T,也在那几个月时间里,短暂地感受到了房价回落的气息。

  然而从9月份起,房价持续升温,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6%,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数据显示,9月100个城市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7%,十个大城市上涨0.8%。

  楼市三字经暗藏几多无奈

  “百日毕,细算账,价未降,反上扬。房难买,租金涨,蜗居族,更凄凉……”曾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楼市《三字经》,这样表述楼市的情形。

  房价的再度上涨,直接导致中央及相关部门在9月底密集出台了多项“铁腕”调控政策,其中包括各商业银行暂停第三套房贷、有条件地暂停发放非本地居民购房贷款、商品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不低于50%等等。然而,经历了长久博弈之后的楼市僵局仍未打破,这一次甚至连短暂的冰冻都不曾有。

  12月1日,万科公布销售数据,2010年度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销售高峰时的总和。12月7-8日,中国社科院相继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和《住房绿皮书》,预计2010年全年住宅价格涨幅为15%左右,85%需购买新住宅的城镇居民家庭无力购买;2011年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

  旁白

  有专家认为,房地产业无论如何调控,都不能离开取消土地财政、加大保障房供应和出台房产税这三大主要措施。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即经济发展将不再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而是转向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同时,还有消息称明年将会在上海和重庆试点征收房产税。然而,房产税应该定在多大的幅度才能起到作用?征收税率多少,如何征收,征收对象如何定?而在国内经济调结构的形势下,寻找替代房地产龙头的新兴行业的可能性有多大?转折点又在哪里?这些又将是新的难题。

  Interest rate(利率)――年内两次加息 阻击通胀

  故事:这个圣诞节小I过得并不轻松,作为这个城市浩大“房奴”队伍中的一员,他已经开始烦恼明年提前还贷的可能。贷款者执行银行新利率的时间是明年1月1日,由于10月份的加息还没有执行,这次加息后,明年会“两息并加”。小I算了一笔账:以贷款50万元20年还清并且按基准利率等额本息还款计算,现在贷款利率按5.94%执行,每个月需还3564.87元;第一次加息后利率增加到6.14%,每月需还3622.66元,每个月要多还57.79元;第二次加息后利率增加到6.4%,每个月要还款3698.47元,相对第一次加息前每个月多还133.6元,利息总额增加到387637.05元。小T考虑着,向亲戚朋友凑一点多提前还掉一点,减轻日后月供的压力。

  两次加息警示泡沫

  12月25日是周末,加上西方的圣诞节,大部分人都在享受假日的惬意,正当市场对年内加息的预期渐渐减弱之时,加息的“靴子”却意外落下。央行宣布,自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算上10月19日上调幅度25个基点,今年央行共启动了两次加息。

  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在三季度加剧,民众明显感觉到不能承受物价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加息一度成为专家学者论争的焦点。.

  宽松货币政策转向

  10月19日,也许是过高的通货膨胀终于达到管理层忍耐的极限,也许是彼时央行行长心中的“池子”已经搭建完成,当天晚上央行宣布加息,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12月以来央行的首次加息,专家指出,此次加息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正在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中转身退出。此次加息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的猜测。

  靴子首次落地,10月20日的股市却应声上涨,当时有分析人士称,市场没有理解此次加息的重大意义,中国两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也许已经转向了。

  旁白

  在业内专家眼中,年内的两次加息并非是最后一只靴子落地,明年1月份存在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性。一两次加息,短期不会对宏观经济指数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多次调控的累积效应。

  另外,以GDP为主的主要考核体系令地方政府对资金的渴求永无止境,要遏制这一冲动,必须要进行配套的行政改革,推进政府的转型。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CPI增速将达5.5%,GDP增速达到8.5%。为应对通胀风险,中国宏观政策将大范围收紧,甚至明年下半年也很难出现实质性放松,预计央行明年将有4次加息。

  排队买房子、跟风炒黄金、参加团购、去香港打酱油……2010年,凡关系到市民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导致通胀日益严重,市民不得不看“紧”自己的钱袋。

  全民炒作是造成物价飞升的其中一个原因。物价上涨不仅催生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煤超风”、“苹什么”等网络热词,也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

  在打击炒作和物价维稳的组合拳中,部分炒上天的农产品物价已经“落地回声”。然而,物价上涨的压力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很可能还将存在,温总理在最近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的总水平。”或许,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Get-tough(强硬的)――重拳打击游资“炒农”

  故事:“我这辈子再也不做大蒜生意了!”一直做货运生意的小G见今年农产品价格涨得猛,于是心痒难耐改炒大蒜。但是风云突变,自11月起,大蒜批发价开始回落。12月初,小G看到苹果价格走俏,在炒大蒜亏了20万后又改为囤积苹果。小G表示,等春节苹果价格起来后,好把大蒜亏的钱找回来。

  农产品价格带头造反

  在即将逝去的2010年, 资本市场堪称热钱泛滥,游资激荡,乃至草寇称王。今年以来,投资机构、大“散户”、外地游资等进入内地市场,开始操纵起百姓的“菜篮子”,大蒜、绿豆、生姜、花椒、苹果、橡胶、白糖、红酒、人参、黄龙玉、小麦、玉米、大豆等诸多小宗农产品价格带头造反,上演着类似的疯狂。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商品都在打着滚地向上。除了炒作,人们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4、5月时,干蒜的零售价格到了每斤8元;6月初,往年三四元的绿豆不知何时涨到了10块一斤,超市的绿豆甚至卖到了18块一斤。而且,红豆、薏仁、小米、黑米等杂粮突然间都身价倍增。

  在每一种商品的涨价背后,总能发现炒作资金介入的迹象。以最早的大蒜为例,这个行业甚至产生了专业的大蒜经纪人,不少资金流入这个产业,在当地买下大量大蒜,存在当地,像炒股一样逢低吸纳,高价卖出。有些资金甚至只是凭借一纸合约,反覆倒手,从中牟利。

  海通证期货分析师毛建平指出,“天然橡胶开始大幅上涨之后,每天都有大量资金进入,而且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行业外的资金”。在后来的“姜你军”、“豆你玩”过程中,这种戏法不断上演。随后,中药、红酒、黄玉、作料等等,轮番上涨,资金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禁炒令下价格有所回调

  面对疯狂的游资,政府终于出手。绿豆是第一个惹起国家有关部委怒火的品种。7月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通报近期依法查处了一批经营者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违法案件。绿豆价格暴涨被官方定性为市场价格操纵。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发改委以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处罚吉林玉米100万元的第三天,绿豆再次暴涨每公斤1.8元。物价上涨的态势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时间,中药、红酒、棉花、蔬菜大宗商品等价格纷纷上涨。

  11月22日到24日,发改委三天连发四文部署稳定物价,要求审慎出台调价措施。要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要规范粮食、棉花、糖料等农产品收购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11月23日,银监会发文严查挪用信贷资金炒作农产品,央行也要求各银行控制年末放贷的冲动;同时,地方政府紧急叫停了一些政府定价产品价格的上调;加上密集的价格监督检查、降价清费等措施。

  在国家严格的控物价政策下,前期被过分炒作的物价已有所回调。

  旁白

  今年物价涨幅大,也许部分投资者明年有投资农产品的打算。然而,这样小打小闹的经营,在巨额游资操纵市场的背景之下,根本就不够别人塞牙缝。同时,渣打银行日前公布的“全球聚焦-展望2011”的投资分析报告,对明年的投资形势作出了预测,预计农产品价格明年可能会分化,也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炒作农产品。

  High(高涨的)――这一年一切都在涨

  故事:离春节还有四十多天,正是传统的棉服销售旺季,做棉服批发生意的小H却已经在打扫战场准备提早放假了。原来,前期正是棉花价格最疯狂的时候,棉价一度涨到一吨38000元的历史高点;用于纺织的化纤产品PTA,进入11月的10天时间就上涨了2675元。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疯狂拿货,甚至出现了不问款式和价格,有多少要多少的疯狂程度。

  CPI“破四”之后“破五”

  今年以来,百物腾贵,从这一年一切都在涨的痕迹之中,或许可以窥见中国11月份CPI指数暴涨5.1%的奥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继10月份“破四”之后,CPI在11月份“破五”,并创28个月来新高。食品类价格中,11月份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4.7%,食物油上涨14.3%,水果上涨28.1%,蛋类上涨17.6%,涨幅大多有所扩大。非食品类如水、电价涨幅也略有扩大。

  为应对不断上涨的价格,北京、济南等地甚至出现了“海囤族”和“抱团族”,“海囤族”囤积的物资大到汽油、天然气,小到白菜、鸡蛋等;而“抱团族”上网购买的商品也从传统的家电、家居用品,扩展到衣食住行几乎各个方面。

  政府打出稳价组合拳

  由于今年的物价上涨不是单一商品上涨,也使得各级政府和部门面临了更大的调控智慧的考验。

  回顾2010年,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先是5月份的打击投机;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作为突出问题之一,7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将“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之一。此后,棉花、白糖的价格又发起一轮涨势,到8月,国家有关部门使出了一招杀手锏――投放储备。中储棉两个月里共抛售国家储备棉100万吨,新榨季第一批国家储备糖21万吨以竞拍方式投放市场。目前,棉花、白糖价格也已从历史高位开始回落。到11月,国家调控开始采取全方位行动。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作出部署。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

  不仅如此,被视为价格上涨重要推手的流动性也将进一步收紧。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在对冲流动性稳定物价。

  从单一调控措施,到年底全方位措施的启动,重拾并重用计划经济的权杖。部分物价已经“落地回声”,引发了从蔬菜到粮食、从现货到期货、从南方到北方等较多品种、较大面积的价格回落。

  旁白

  目前全球流动性都出现过剩,而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助推全球的通胀水平。在主要盯住美元汇率政策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中国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物价。如今,稳定物价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这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正在逐渐减小。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历练,2010年,中国外贸规模已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但就像此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是外贸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只能保持“审慎的乐观”。

  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后,国际上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年度的外贸关键词;而人民币升值也俨然成为压在中国外贸企业心头最大的“石头”。双重夹击之下的中国出口贸易企业步履维艰。在巨大的受迫性压力面前,中国贸易如何求存?

  Trad(贸易)――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

  故事:小T是冲在最前线的外贸业务人员,负责接外贸订单,和日本客户谈报价。谈到今年的工作,她说,人民币升值后,订单报价高了,接单难了,利润少了。

  说起人民币升值给外贸生意带来的影响,小T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件衣服销售价是100元人民币,按之前汇率1美元兑6.7元人民币,报价是14.93美元。人民币升值后,报价就要15.10美元。同样一件衣服就贵了0.17美元,原先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就没了,客户会向东南亚企业分流掉部分订单。从全年看,企业出口订单总量是增加的,但利润少了,尤其是5月和6月接的订单,交货结汇时正好碰到人民币升值。

  “做外贸的利润只有3~5个百分点,人民币一升值,预计的利润就没有了。”小T无奈地说。

  外贸总体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历练,2010年,中国外贸规模已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今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了36.3%的中国外贸总值达到26772.8亿美元,规模已超过2008年全年的外贸总值。如此成绩,其“修复”速度令人满意。中国官方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约为2.9万亿美元,外贸总体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今年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前11个月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前5个月进口增幅更是接近六成,约为出口的两倍。中国对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逆差大幅增加,这两个地区是中国第三与第四大贸易伙伴。

  本币升值和贸易保护成壁垒

  然而,在看似华丽的数据背后却隐含着令人无法忽视的隐忧。就像此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是外贸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只能保持“审慎的乐观”。

  事实证明,中国出口增速在5月份达到48%的峰值后,连续5个月回落。金融危机后国际上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成为阻碍我国外贸复苏的两堵高墙。

  12月21日,在2010年中国与其他国家举行的最后一次高级别经贸对话――“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贸易保护”再次成为关键词之一。事实上,这仅仅是中国贸易环境所面临的一个微观场景,这个令人生畏的词汇终究贯穿了整个年度的双方对话。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今年前11个月,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56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除常见的贸易救济调查外,发达国家还通过其它途径向中国发难,尤其是美国和欧盟。2010年前11个月,美国发起对华知识产权337调查19起、301调查1起;欧盟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也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新立案10起,超过2009年全年的立案数量,欧盟已成为2010年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WTO成员。此外,中国产品还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各国召回和扣留的重点。

  不仅如此,商务部12月17日发布的《2010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还利用自身在环境保护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和劳工标准,以保护环境、食品安全等名义构筑新的技术性壁垒。2010年,贸易保护的形式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具隐蔽性。而贸易占全球贸易近10%的中国,已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在针对中国的一起起贸易官司背后,林立的贸易壁垒清晰可见。在这些保护主义围墙的堵截下,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它们中的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不少因此被迫减产,甚至倒闭。此外,欧债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贸易环境。它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拖延了外需的恢复,它还造成欧元汇率大幅波动,给中国的对欧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的汇兑损失。

  除了来自外界的障碍,人民币升值也俨然成为压在中国外贸企业心头最大的“石头”。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近期的持续上行走势。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252,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行,并逼近此前创下的汇改以来新高水平。

  中国外贸今年所面临的难题,将会一路延续至明年。中国商务部在其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秋季)》中表示,2011年的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报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4.3%下调至4.2%,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使得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在短期内势必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表示,不少美国政客和学者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强行施压,希望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以挽救美国的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国政治化和国际化,明年这一压力很可能还会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形势不容乐观。

  内需外需应协力破墙

  双重夹击之下的中国出口贸易企业步履维艰,在巨大的受迫性压力面前,中国贸易如何求存?

  对内,必须转型。2010年,“转型”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面临由外到内的转型。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过去一直依靠外贸拉动的增长模式提出挑战,过多依靠外需拉动不可持续,靠内需拉动才是稳固的长久之计。世界银行国际贸易问题咨询专家赵龙跃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体表现可概括为外需减弱、顺差缩小,这基本上反映了全年的趋势。

  然而,我国外贸出口创造了大量外汇和国内就业,而内需的拉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少专家建议,即使现在外需市场不稳定、外贸出口遭遇瓶颈,但不能忽视甚至放弃外贸。因此,应该在努力扩大内需消费的同时,稳定出口。

  这也就决定了――对外,必须破墙。仍然以贸易为主要增长点的中国必须另寻出口,而从现阶段的努力来看,政府的对外着力主要在四个方面:首先,尝试货币出口。11月24日,中俄宣布双方决定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当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剧烈波动时,中国尝试着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规避风险,并通过扩大本币结算打破美元主导带来的不平衡。其次,连接能源出口。9月27日,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双边项目――原油管道工程全线竣工。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中国尝试直接同资源出口大国达成一种能源与金融的战略联合。第三,打开非美市场“出口”。今年我国对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对欧、美、日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后,寻求海外并购“出口”。今年3月,吉利集团为“避开公司作为一家中国汽车生产商可能面临的贸易保护和汇兑风险”,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国企业跃跃欲试,试图通过海外并购绕开贸易壁垒。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芬表示,内需和外需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下一步转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外需和内需两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平稳协调发展。

  旁白

  面对着巨大的外贸障碍,中国正从内外两方面破墙。然而,拉动内需需要一个过程;而政治和经济利益交织的压力,也决定了中国对外破墙不会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结果。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许多机构和经济专家的预测依然保守。贸易是全球共同利益增值不可缺少的途径,然而,在后危机时代,贸易却成为一些国家的玩偶。

  从贸易的本性来说,或许只有在全球经济重新进入景气期时,才能得以还原。而对中国来说,其它主要经济体对自由贸易态度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大了与其它经济体摩擦的概率。而要减少这种风险,只有减少经济对贸易的依赖度。实际上,这意味着中国依然必须从内部重组上来改变这一受迫格局。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能否令这一重组的步伐加快,将决定包围在贸易领域上空的硝烟,是否还会弥漫。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岁末突击供地:2011地产调控或将加码 疯狂的理由
下一篇:福布斯应中国建行要求曝财富阵容 亿万富豪2万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