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世界都在为高速铁路产业垂涎,这场高铁盛宴将催生价值数万亿人民币大蛋糕,而主要“食客”来自中国。高铁轨道正在全世界铺开,中国“食客”正陆续进场,他们将如何瓜分眼前高铁大餐?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中国完成了创纪录的8000多亿元高铁投资。而世界各国对于这种低碳运输方式偏好正不断升温:从美国到委内瑞拉,都在酝酿庞大的高速铁路修建计划。
这场高铁盛宴将催生价值数万亿人民币大蛋糕,而主要“食客”来自中国。
在12月初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表示,“把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这是中国第一次将高铁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尽管国内外充斥着各种有关高铁知识产权和高负债的争论。
10月底,一份由中国科学院起草,《关于避免我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报告,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份报告担心高铁的过度超前建设,将带来难以偿还的债务和各种交通方式的恶性竞争。
高铁轨道正在全世界铺开,中国“食客”正陆续进场,他们将如何瓜分眼前高铁大餐?
国内产业链
按照铁道部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高铁的国内造价一般是1-1.5亿元(人民币)/公里(包含路、站和车),武广高铁和京沪高铁的平均造价为1.2亿元/公里。以此计算,1.6万公里高速铁路的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人民币。
这1.8万亿元高铁蛋糕,将主要被三方力量瓜分。高铁投资一般分为三大块:铁路建设(土建)、车辆设备(动车组)和ATC(控制系统)。以京沪高铁为例,上述三者大概比例关系为6:3:1。
高铁土建工程将占到1.8万亿当中的60%,约1.08万亿。在这个行业中,国字头的中国铁建(601186.SH)与中国中铁(601390.SH)并称为“铁建双雄”。
中国中铁在央企中排名第6,是全球第2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中国中铁受益于铁路合同发标进程加快,1-9月份累计新签合同额 5689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今年3季度末,公司在手未完工订单金额,相当于去年公司收入规模的2.67倍。
中国铁建则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预计公司今年全年新签合同将达到6500亿元以上。
1.8万亿大蛋糕中的30%则属于车辆设备制造业,约5400亿元。财富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从2010-2020年期间,这个行业的年均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提到高铁机车的制造商,中国北车(601299.SH)和中国南车(601766.SH)两家公司首当其冲。“南北二车”在高铁产业链中主要从事车辆的制造,共同垄断了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业95%的市场份额。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自动操纵、自动监督三个子系统,由计算机软硬件和通讯设备构成,该行业在1.8万亿蛋糕中可以分得1800亿元、约10%的份额。
作为“站后工程”,信息化建设也将开始享受高铁盛宴,2011年将是高铁信息化进入高速爆发成长元年。
如新北洋(002376.SZ)开发出高铁专用的窗口客票打印机、自助售票机打印模块、闸机机芯等,其中打印机和闸机是独家供应商,毛利高达70%。远望谷(002161.SZ)则处于高铁产业链中的系统设备环节,远望谷的铁路RFID(铁路射频识别技术)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而且是国内RFID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将独享国内铁路RFID产业链。
海外淘金潮
根据欧洲铁路工业联合会(UNIFE)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铁路市场(不含中国)年产值为 1200亿欧元,约合1万亿人民币,在“十二五”期间的市场总规模将超过中国国内市场。
中国高铁企业正凭借低成本优势迅速攻占海外市场。综合土建和车辆两个方面的成本,中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到1/2。国内高铁的造价一般是 1-1.5亿元/公里,而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约合3亿元/公里,韩国2004年通车的高铁路基部分造价为2.5亿元/公里。
当前全球铁路的总里程为 15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不含中国)仅为7000公里,仅占到全部里程的0.5%。这些既有高铁线路主要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运营时速基本为 200-250公里,随着当前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的成熟,各国都在酝酿修建里程更长、速度更快的高速铁路。
这将使全球铁路基建市场,进入继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90年代之后的第三次建设高潮。
从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铁建来看,其海外新签合同额在过去5年中提升明显,由2005年的130亿元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700亿元左右,显示了中国铁路基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高铁设备行业的海外拓展速度也越来越快。12月初,中国南车与通用电气(GE)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将共同竞标美国高铁项目――这是中国动车组技术出口的标志性事件。如果竞标成功,将意味着中国的高铁设备顺利进入最大的发达国家市场。
酝酿已久的泛亚铁路计划,将使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高铁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东盟诸国,如泰国、老挝和缅甸,都是我国的邻邦,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将促成这些国家引入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
高速发展隐忧
今年10月,一份由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起草,《关于避免我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报告,引发了业内关于高速铁路建设是否过度超前的讨论。报告明确指出,“目前远程城际高铁、大城市的城郊铁路系统的规划需要科学综合性论证。现在的盘子过大,大项目上得过快。”
陆大道与他的研究团队历时一年多,对中国当前交通建设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范围涉及到公路、铁路、港口、民航等各个方面。
陆大道认为,目前我国交通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超前发展,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恶性竞争。
“高速铁路与航空网络、城镇密集区内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快速客运系统之间,营运能力重复,正在形成不合理的竞争。”陆大道表示。
2008年底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是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扩张的诱因。刺激计划导致的基建投资加速,已造成全国各交通服务之间缺乏系统整合,高速公路、地铁、火车站和机场之间缺乏适当的连接。
上述报告还指出,推动铁路建设的举债规模已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而海外研究机构和国内的金融机构,也都对高铁建设的高额负债提出了警告。
根据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出具的、关于铁道部2009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末铁道部的负债已达1.3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97.9%。
业界普遍预期,2012年以后将是铁路行业的偿债高峰期。中投顾问研究员黎雪荣认为,很多长期债务也会变成当年的短期债务。
从长远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是铁路行业偿债的根本保障,但高铁漫长的投资回收期,令这部分偿债收入充满悬念。
高铁的债务融资负担太重,铁道部希望更多地吸引来自民间或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但这些“非铁路行业”的资金,要求获得明确清晰的投资回报率。
以武广高铁为例,根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测算,项目全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为10.07%,税后内部收益率为7.98%。初步估算项目能够在 12年内回本,前15年年化的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20年后收益率有望达到20%甚至30%。12年回本的估算依据是,客运周转量每年保持8%增速。
武广高铁理论上的投资回报率,参照了日本新干线,后者是全球最赚钱的高铁项目,仅仅8年便收回了本金。但是社会资本对这一回报率能否兑现仍有疑虑。有接触过武广专线项目的机构投资人士表示,武广高铁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目前也没有官方公布的营收数据,对于社会资金来说,相似的回报率、更短周期的投资选择有很多。
“铁路不像高速公路,民营企业投进去几年以后就能回收资金了。”一位浙商产业基金人士测算,铁路回报率每年6%不到,就一条客运专线按现有客流量以及运营收入减成本进行测算,投资回报年限需要20年甚至更长。所以民营企业包括一些有钱的浙商,对这种项目不太有兴趣。
京沪高铁号称是未来盈利前景最好的高速铁路,但也没能吸引到保险公司资金。中国人寿和泰康等保险公司曾计划入股京沪高铁,但经过对日本和欧洲类似项目的考察后,这些保险商认为京沪高铁的收益率,达不到铁道部宣称的8%-12%水平。在具体合作方式上,保险公司倾向采取债券加优先股或发行可转债等混合方式进行投资,与铁道部无法取得一致。“保险公司是出于纯市场化的考虑”。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说。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分析认为,高铁项目的的投资回报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首先,其价格会受到来自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其次,对于铁路这样一个具有资源垄断性的行业,中国仍存在价格管制。“其收益只能是在竞争和政府定价之间去寻求一种平衡的结果”。
目前,铁道部正在“广开财源”以缓解高铁建设的债务负担。推动铁路局和铁路运输企业上市,被铁道部寄予了“存量换增量”的厚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