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通胀率会让你惊讶 跨国粮商捣鬼真是太嚣张了

www.sinoca.com 2010-11-27  馨月-和讯博客


  主持人:由于前期国内通胀比较严重,社会反映的声音比较大,民众要求控制通胀的呼声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恶性通胀,那么这些政策能否有效遏制通胀呢?你对“国十六条”怎么看?如果通胀短期得到一定的抑制,未来又会怎样发展呢?由于面临春节,年底物价相对来说是一年当中比较高的周期,如果短期内商品价格有所下降,那么商品价格会不会在年前再次形成通胀压力呢?

  馨月:十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字为4.4%,说明通胀程度比较高,之后11月份二次调高准备金率各50个基点。我们前期已经说过了目前国家公布的CPI数字是有水分的,以我们调查过的商品价格经过统计以后,实际上通胀率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从各方归纳的数据,我们这些搞商品实际调查的人员统计的CPI数据,有的为7%、8%、10%甚至12%的,各地区通胀情况不太一样,但实际国内真正的通胀幅度平均高于7%。虽然统计局数字公布的CPI数字是4.4%,但是国家却采取一系列手段调控,说明通胀程度比公布的数字要严重很多,采取一系列组合拳阻遏通胀这是必须的,否则通胀就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严重的破坏。

  这次国家出台的政策还是比较频繁的,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下,央行在九月CPI数字3.6%公布之前忽然小幅加息25个基点,实际上银行利率提高25个基点只是一个试探性的手段,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从二次汇改之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通胀水平迅猛推高,如果想通过加息手段控制通胀显然不是最佳的手段,因为不断的加息会使热钱进一步涌入中国进行投机,从而对控制通胀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之后采取的一系列非加息的手段还是相对比较正确的,比如周小川反复提到,需要给这些过多的流动性建一个“池子”,而且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这些话,市场有很多猜测,央行的一个副行长说这个“池子”是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之后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比如二次调高准备金,国十六条出台,发改委等各部委也连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调控措施。

  银监会网站22日刊发了银监会办公厅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通知同时提醒银行,加强涉农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肃查处信贷资金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抑制不合理信贷资金需求。等等一系列措施,说明我们国家对调节通胀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如果不积极控制通胀那么中国就必然出现经济危机。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一个是调整货币总量减少市场的流动性,二是打击热钱流入,三是打击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恶性投机,这些手段相对还是比较严厉的,但是却让市场有一种慌乱的感觉,有一种极其被动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回顾1-2月之前,发现现在这些组合拳和当时政府、央行政策等传递的声音完全是一种悖论。之前,央行的官员、货币委员会成员、发改委官员包括社科院的一些学者都在大力宣扬我们的CPI可以放宽一些,有的说放宽到4%,有的甚至说放宽到5%,之后在短短的不到二个月时间内市场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什么短短二个月时间里我们的政策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向呢?为什么在短短的二个月内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极端的矛盾呢?这些矛盾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顾我们当初在以往视频节目中曾批评放宽CPI水平的问题,现在看是完全正确的。管理层当初向市场传递了极其错误的信号,这一信号的传递使市场通胀情况开始恶化,助涨了恶性通胀的形成,结果2-3个月之内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恶性投机炒作,炒作的疯狂程度是最近十几年不曾见过的,即使2007年炒作豆油、大豆、还有原油都没有现在的炒作情况这么严重这么疯狂,这说明当初管理层给社会传递的信号是一连串的错误信号,由此才造成今天非常被动的局面。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十二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中国通胀容忍度》。我看到这篇文章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又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悖论,二三个月前政府才传递错误的信号,造成恶性通胀的情况,现在我们的政府在严格控制通胀,又怎么可能在十二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中国通胀的容忍度呢?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通胀程度是绝对不能放宽的。这是因为我们将通胀目标设置在3%之内的时候,2008年和2010年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通胀,恶性通胀给社会带来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分配严重不公,所以说放宽CPI的幅度就等于助涨社会的恶性投机,使利益集团在其中获取巨额利益,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所以国家在控制CPI指标上必须要严格。

  其实从国务院颁发的16项稳定物价的措施当中,我认为最有效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加强农产品和电子市场交易的监管,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

  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在高度炒作过程当中,法制法规是完全失效的,既没有加强价格的监督检查,也没有反价格垄断的执法过程,所以这个市场是任由这些垄断的企业和一些非法者恶意操控,虽然说国16条措施很多,谈到了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产品流通成本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最重要、最有效的还是上面提到的两点。我们的现货市场完全失去了价格监督能力,完全失去了执法能力,而在期货市场也同样出现了极端的炒作行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完全形成了一种恶性的轮动。其实如果我们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这些事情就不会出现,但是我们的法制法规为什么总是一纸空文呢?

  严格讲,国家现在采取的一系列的组合拳短期已经见效了,商品期货市场中的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现货市场反应还不是很明显,走到现货市场中,水果价格还没有下来,蔬菜价格略有回落,但回落的幅度很小,这就非常值得警惕。比如管理层半年之前就大谈控制地产价格问题,但是地产价格并没有跌下来,中间有段时间市场都在嚷嚷地产价格已经开始跌了,但是统计数据一出来,价格依然是上涨,当农产品价格经过大幅度上涨后,目前受到控制有所回落,但是马上快要过年,如果管理层控制不严的话,年前产生大幅度上涨是完全可能的,再度形成高通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所以说这次出台的国十六条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希望管理层能逐条踏踏实实的落实,不能够再像前段时间发的那些文件,总是自我矛盾,总是形成悖论,与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前几日《中国青年报》做了一项调查,有95.7%的人认为民众幸福指数是和政府的作为有关。政府颁布了法律法规都还是一些条文,关键在于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们能不能坚决有效的执行,能不能真正的作为,如果不作为,我们的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就只能是不断降低政府威信的一场“秀”,因此我们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持有肯定的态度,但对这些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还是持有谨慎的观望态度。

  从短期的市场反应来看,这套组合拳已经初步见效了,但是这个效应能持续多长,市场还需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尤其年底往往是国内购买力最旺盛的周期,国内通胀能不能重新抬头颇令市场关注,我认为大意不得。现在的物价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果说过年的时候我们的物价进一步抬高,大家可以想象到2011年这个春节,老百姓会对我们的管理层有多么失望!

  主持人:国家连续出台这么多的政策,确实说明前期国内通胀的严重性,那么您认为推动中国这次通胀最关键的环节在哪里?

  馨月:2010年9月份之后,国内通胀水平迅猛抬高,从商品期货市场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疯狂上涨的棉花成为引领了国内通胀的头羊,在2007-2008年那次大通胀过程当中,是豆油和大豆等成为引领通胀的头羊。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中国产生了二次大通胀,而引领通胀的“头羊”都是源于农产品的金融化。

  我们发现中国农产品的过度金融化对这个市场的破坏作用非常显著。作为粮食来说,我在以前博客、视频中都曾多次提到,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民以食为天,尤其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如果粮食问题出现了紧缺或不稳定状况,就往往会造成国内严重的紊乱,这个紊乱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社会秩序上的,破坏作用极大。而我们国家却将人民最需要稳定的商品金融化,成为商品期货市场中的交易品种。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将大豆、豆油、玉米、早籼稻、白糖、棉花、强麦等农产品在期货市场中交易,这就促使了一些垄断集团以及一些不法集团不法分子用大量的资金来操控这个市场的现货,同时来控制期货市场,通过高杠杆博取巨额利润,让民生最需要稳定的商品价格短期巨幅波动,严重的干扰了人民生活,造成了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重大经济损失,这仅仅是指国内方面。

  另外,我们允许大型跨国粮商等都进入到中国内地,他们不仅与国内最大的粮商如中粮等互相合作,同时还不断占有我们的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张市场份额,并且允许他们收购国内的大宗农产品,这就加速造成我们农产品价格的巨幅波动。这些粮商通过提前和农民签订协议订购粮食或其它农产品以这种方式垄断和囤积,然后在国内市场中哄抬物价大肆炒作,坐地赚中国老百姓的钱,由于垄断和囤积形成了市场一时的供给短缺,之后又迫使国内本身在丰收的情况下,在供给完全可以自足的情况下,大量高价从国外进口粮食,而这一切的损失最后都转嫁到国内的消费者身上。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中国市场价格的稳定,也造成了国家重大经济损失,破坏了国民经济,阻碍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并时时威胁着国家安全,到底是谁给了这些跨国粮商这么高的自由度?用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和国家安全开玩笑呢?

  由此可见,大宗农产品金融化对中国最近3年来形成的二次大通胀起到的作用都是极为突出的,也是极为恶劣的,大宗农产品的金融化也给跨国粮商操纵国内农产品以可乘之机,所以说大宗农产品的盲目金融化对中国整体商品价格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都极具威胁,管理层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媒:美国不应借经济问题纠缠中国如婴儿般叫嚷
下一篇:中国外管局高抛低吸成功操作外储疑有高人指点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