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最近几个月物价高涨,虽然官方数据也显示了通货膨胀确实存在,却被批评不能反映现实,民众对物价感受到的痛,远高过物价指数。
大陆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达4.4%,不但高过中国政府设定的3%目标,也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
但是这个创新高的数据显然还不能反映民众实际生活压力,此间舆论最近不断探讨CPI数据是否被低估以及被低估的原因。
经济参考报引述一项近20万网民参与的网路调查,高达86%的网民认为CPI数据不符合消费感受,物价涨幅远超过CPI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则认为,过去五年中,透过人为调整方式,CPI约被系统性地低估了7%。
虽然中国统计部门迅速撰文加以反驳,但CPI被低估的观点在大陆社会颇受认同。
一名上海白领接受中央社访问时,CPI不太能够反映房价、医疗费、学费等生活领域物价,如果加上这些因素,数字会更惊人。
群益证券驻上海副代表林静华则表示,大陆目前的CPI构成因素反映的主要是农村消费情况,例如10月份CPI就是因为食物价格飙涨而被推高,城市居民生活中最大的负担房价则没有充分反映在CPI统计权重中。
经济参考报引述专家,对CPI数据的普遍猜疑,将放大民众对通膨的恐慌,反而加剧了通膨上升的心理预期,并进一步加大管理通膨预期的难度。
近20年来,大陆经济结构与消费方式都发生变化,以前吃饭很花钱,但房子不要钱;现在房价飙个不停,教育与医疗的支出也非常可观,却多半未及时充分地反映到CPI。
虽然中国统计部门每年会依据12万户城乡居民消费调查等相关情况调整统计权数,却不会公布CPI各项构成权数调整情况及依据,一直以来都有声音质疑官方的做法不够公开、透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