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美国拉拢他国再逼人民币升值 全球汇率仍存挑战

www.sinoca.com 2010-10-24  新华网



盖特纳

  英国《卫报》网站10月22 日报道 美国财长盖特纳今天激化了与中国当局的争端:他呼吁二十国集团(G20)一致同意限制各国的贸易顺差。

  盖特纳还要求G20国家停止操纵汇率以避免“过度动荡”和全球货币战,这是对北京几乎未加掩饰的攻击。

  他是在G20财长在韩国举行会议之前发出这一警告的。

  盖特纳发起这一攻击是因为,继―长串类似信号之后,美国又有最新数据显示其经济的许多领域仍在为避免衰退而苦苦挣扎。他希望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监管新建的将“减少资本流动过度动荡风险”的贸易顺差限额体系。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 为了让北京允许人民币升值,华盛顿已发起新的攻击,它呼吁G20同意限制经常项目顺差。

  很长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想让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升值,但北京一直抵制设立具体目标。为打破这种僵局,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一封致G20同行的信中说,G20财长应承诺限制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贸易逆差和顺差。

  不过,盖特纳的许多措辞是专门针对人民币所构成的挑战。G20官员今天说,美国最初提议应将贸易顺差限制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

  G20的一位高官说,这封信是应韩国的提议而起草的,它不会令中国人感到震惊。因为金融官员在此前的会议中已对北京进行了试探。

  该官员说,中国人对让讨论不再狭隘地集中于汇率问题的提议表示了谨慎欢迎,甚至可能愿意考虑4%的限额,因为这与他们自己的预测一致。

  日本《产经新闻》lO月23日文章题:美国出招逼迫人民币升值

  美国突然在G20财长会上提议设定经常项目收支目标值,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这一提议难以付诸实施,美国此举是为了刺激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反映出美中对立不断加深。

  有人认为,美国之所以提出这一“不合理” 要求,是因为由于国会反华情绪日益高涨。政府担心人民币问题可能影响11月中期选举结果。

  美拉拢他国孤立人民币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22日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财长在庆州市内某酒店进行了大约一小时的午餐会晤。分析认为,这是美国为了在G20内拉拢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压。

  当天盖特纳提出一项提案,即为保证贸易顺差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对各国汇率调整进行制度化。这实际上是针对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对此,法国代表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美国的提议”,加拿大财政部长弗莱厄蒂也表明了相同立场。

  日本《朝日新闻》10月23日文章美国在 G20财长会上提议为纠正经常项目收支不平衡问题而设定目标值,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希望以此敦促中国上调人民币汇率并迫使德国扩大内需。

  美国表示,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出口国经常项目顺差额不列入限制范围,韩国2009年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1%,不过自2010年以后将保持在2%左右。

  日本政府人士指出:“如此一来,只有中国和德国将受到限制。”

  《香港经济日报》10月22日文章题:中美货币战外交争盟友

  盖特纳在G20财长会议前夕出招,将全球分成三大货币阵营:严重低估本国币值的是第一类,以中国为主;采用弹性汇率机制的新兴经济体是第二类,其干预汇市做法可接受;最后是汇价大致合理的主要货币国,包括美、欧、日。

  美国提出“三大货币阵营”论,是要团结大多数,孤立一小撮,集中火力在 G20财长会上施压中国。

  透过三大阵营论,盖特纳可安抚欧洲和日本两大盟友。盖特纳说美欧日汇率大致合理,以求大家不再竞贬,枪口一致对外。

  三大阵营论的更重要用途,是拉拢中国以外的新兴国。盖特纳将新兴国―分为二,一边是严重低估币值的中国,另一边是弹性汇率的其他新兴国。盖特纳透过分化孤立中国,迫人民币升值。但美国的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因新兴国不一定愿跟随。实际上,一旦人民币守不住国际压力而升值,热钱将大举涌至,新兴国货币亦难独善其身,被迫升值,兼冒热钱吹大资产泡沫的风险。

  一些新兴国家如巴西、土耳其亦明白,造成目前全球货币、经济乱象的源头不在中国,因此,它们的言辞针对的是美国多于中国。

  美方如意算盘没能打响

  路透社韩国庆州1 0月23日电 在G20 财长会议上,美国要各国作出坚决承诺、为经常账户赤字设定数量目标的努力遇到强硬阻力。

  试图在最后公报中以强硬言辞敦促发展中国家接受本国汇率短期有意义升值的提议失败,各国只承诺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一位美国官员告诉本社,美国不指望自己关于为外部平衡确立数量目标的提议能进入 G20声明。他说,华盛顿知道在这一阶段纳入针对失衡的具体目标将遭到很多结构性贸易赢余国家的拒绝。但他认为这有助于使谈判从混乱变得集中。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题:在贸易计划上美国遭到冷遇

  在G20财长会议首日,美国让G20国家同意有关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指导方针的努力遭到了冷遇。

  德国经济部长赖纳・布吕德勒警告说,不可重新陷入“计划经济思维”。

  日本财务相野田佳彦也对盖特纳的提议表示了怀疑。他今天说:“我们说过,我们怀疑是否应该制订严格的数字目标。不过,在考察全球在纠正失衡方面取得的进展时,这或许是一种设想。”

  

  香港《明报》lO月23 日报道题:美倡外贸盈余设限遭多国反对


  美国财长盖特纳建议对各国外贸盈余设上限,不仅遭印度及俄罗斯等新兴国反对,连坐拥贸易盈余的七国集团(G7)两大成员德国和日本亦开腔说不。巴西及俄罗斯更反击,指美国的宽松政策造成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国令货币承受升值压力,称美国才是汇率问题的关键。

  路透社引述消息称,中国已表明,反对在G20公告中提及任何经常账比率目标,又或任何所谓“汇率规范”。印俄德日等国亦拒绝支持盖特纳的建议。日本财务相野田佳彦昨明言:“我认为设置量化指标是不切实际的。”代表德国财长出席会议的经济部长布吕德勒亦反对设量化指标,并警告勿堕“计划经济思维”,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市场经济进路。俄国副财长亦质疑美国意图:“美国想把汇率及经常账放在议程首位,希望逼中国在这议题上作承诺,但相信成功机会不大。”

  印度财政部一名官员亦反对量化指标建议,“我想这不会获得太多新兴经济体支持”。缺席G20财长会议的巴西财长亦说美国才是解决汇率问题的关键,而非中国。

  第一观察:G20财长会后全球汇率仍存挑战

  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23日在韩国庆州落幕,达成的共识包括:减少汇率“无序波动”,“避免竞争性贬值”,促进经常账户平衡,IMF将在2012年前向代表性不足国家转移6%以上份额,欧洲国家将让出IMF执行董事会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

  此次会议因其临时修改议程,将汇率问题作为焦点议题,备受关注,更对最炙手可热的汇率问题开出了“药方”。那么,甚嚣尘上的“汇率战争”是否就此告一段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今日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前景并不如此乐观。

  二十国财金巨头庆州聚首,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有三:

  其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IMF的地位能有多大提升?这是否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关?

  正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此次会议发言中所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份额被低估国”,中国在IMF中的份额和发言权应得到大幅提升,鲁政委认为,6个百分点与新兴经济体在本轮全球复苏中的贡献并不匹配,要达到“中国在IMF排名前三”的“众望”,6个百分点更不够。

  有观点认为,中国需要靠扩大人民币升值作为筹码,以提升在IMF的发言权。鲁政委反驳说,新兴经济体在本轮全球复苏中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量,更加确立了其成为全球增长“火车头”的地位。IMF势必会增加新兴国家权重,以维持IMF未来在全球的合法性和话语权,避免被边缘化。

  他提醒说,事实上新兴国家在IMF的份额增加是必然的权益,并非施舍,更不需要新兴国家出让权益来换取,“靠人民币升值换取份额”更无意义,在此问题上,中国应坚持立场。

  其二,“避免竞争性贬值”能给美元以约束吗?鲁政委称,汇率问题是所有国家都想谈的话题,压力并不只在人民币身上,美元更在本轮贬值中“树敌”无数。美国对内扩大宽松,对外美元贬值,更通过 IMF要求别国紧缩,以转嫁金融危机的压力和成本,这种“单边主义”已激起全球非议。他认为,“避免竞争性贬值”只能说是貌似达成一致,美国未来会否言行一致,待观后效。

  其三,汇率问题上,美国提出设置经常项目顺差的具体控制指标未遂。事实上,美国等贸易逆差国家对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家施加汇率升值压力,亦是这场汇率战争的源头之一。

  鲁政委说,媒体所称美国提议为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占GDP的比重4%的指标,矛头或是对准中国,但德国、日本及各石油输出国都无法达到这一指标,反对者甚众,故提议搁浅。

  二十国财金首脑于庆州握手言欢,后效如何?鲁政委认为,此次会议在“表面的妥协”下仍有“本质的分歧”,未来摩擦仍将存在,全球汇率问题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从穷鬼到富豪 揭秘美国人理财的十大秘诀(组图)
下一篇:媒体批学者高通胀容忍论 称其不懂工薪阶层之苦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