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经济衰退,为什么唯有中国、德国逆势引领潮流?《华盛顿邮报》7月1日刊登资深政治专栏作家梅尔森(Harold Meyerson)的评论说,全球大萧条仍然在持续,但已有重要国家不失时机地以最佳状态走出萧条的阴霾,其他主要国家都要向他们求援。这类国家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国和德国。
中国和德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强权不同之处,就在于两国都拥有优秀的制造业工业经济,既能满足自己又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当其他国家在萧条中挣扎时,中、德两国的经济欣欣向荣,忙于向美国出售高速列车、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当全球失业率仍然高企时,中国数以百万计工厂工人长期受到压抑的工资,终于开始增长了。中国的刺激经济计划举世无双,为高速铁路、机场、风力发电设备建设有效地提供了资金。在德国,失业率比美国低一至两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额出口。得益于良好的贸易平衡,德国的财政是欧洲最强大的。正因为如此,德国的货币担保才成为希腊和欧元避免破产的关键。
美国经历过这种光景。1960年,制造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雇佣着26%的劳动力。今天美国制造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雇佣的劳动力也占11%左右。过去30年中,美国的行政总裁、金融家、权威经济学家、传媒编辑,都确信美国经济正不可避免地、积极地从制造业经济向后工业化经济转变。美国工人会转到生产力更高的工作岗位,国家的金融将更加有保障。但在这些人引导下,美国白白浪费了过去10年的光阴。现在美国有50,000家工厂倒闭,金融信用在世人面前破产。
美国大多数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到海外。2001年时,美国高科技的出口超过了进口。从那时以来,美国的年度高科技贸易赤字一路增加到2008年的610亿美元。但最糟的是,美国失去了制造业和许多最有价值的专业人才。2007年时,制造业雇佣着全国6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到2009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就业人数下跌了6.3%,而整体就业率只下降了4.1%。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我们失去制造业是由于无法和廉价的中国工人竞争。但德国面对高涨的东亚经济,却通过制造高端产品,保持着制造业龙头的地位。而且德国工人是高度工会化的,工资比美国工人还高。2009年德国出口总值高达11,000亿美元,比美国的出口多1,250亿美元。而德国人口只有8,200万人,美国却有3.1亿人口。1998年,德国的贸易还有60亿美元赤字。但到2008年,德国的贸易盈余达到2,670亿美元。同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则高达5,690亿美元。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间,德国的人均生产总值每年都超过美国。
德国通过世界级的制造业,增加了自己的优势。德国的金融业为壮大经济服务,而不仅仅为自己服务。德国经济的脊梁骨是小型制造企业,而地方银行对他们来说如同储备银行。这些银行都有当地市政府任命的董事会,能够为地方制造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使其得以提高生产力。按美国银行业的标准看,德国储蓄银行蠢到极点。但这些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并且有能力支持德国工业,使其表现仍然优于贫血的美国工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