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2011年4月,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来华,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演唱会主办方透露,鲍勃·迪伦一行到京后,主办方按照以往习惯,向他推荐故宫、长城的游览安排。但鲍勃·迪伦不为所动,他主动提出的是想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并且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但由于现场排队很长,最终暂时放弃这个安排。
以下为2011年4月8日的媒体报道《北京晚报》记者刘颖
鲍勃-迪伦演唱会精神十足音乐人现场朝圣
冷门起热门终
昨晚,70岁的鲍勃·迪伦终于站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上。没有炫目的声光电、也没有大屏幕,极其简单的一块幕布和几束射灯,将偌大的工体变得如同老酒馆味道。从八点到十点,从开场的冷门歌曲,到让全场沸腾的两次返场,两个小时的演出,17首曲目,没说一句话,没有人们最耳熟能详的《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但鲍老一曲口琴配唱的《Forever young》,给了人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鲍勃·迪伦,永远年轻。
昨晚的工人体育馆周围,“黄牛党”的神情有些沮丧,因为很难收到退票。票贩子们拿着钞票,冲着来往人群多是喊着“谁有票?”而非“谁要票?”而场馆周围的小商小贩们显然找到了不少新的商机,贩卖起各种和鲍勃·迪伦有关的海报、T恤、音像制品……
昨晚登台的鲍勃·迪伦,服饰装束并不特别,一顶标志性的礼帽,一身西服套装。以冷门的《Gonna Change My Way Of Thinking》开场,让气氛热烈的现场略微平静了一些。接下来的几首上世纪六十年代风味十足的歌曲,让不少人都纷纷打听“鲍勃·迪伦到底唱的是哪首歌?”然而,就连《暴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重访61号公路》(Highway 61 Rivisited)、《沿着瞭望塔》(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这样的经典名曲,旋律、节奏、编曲也都被改变了,歌迷们常常等他用沧桑沙哑的嗓音唱了半首,才依稀辨认出是哪首歌曲。
但这并不妨碍鲍勃·迪伦的演唱渐入佳境,味道愈来愈足,愈发彰显出其炉火纯青的底蕴和功力。无论是他的演唱,还是他的吉他、键盘、口琴演奏,都和其他几位乐手的投入演奏融为一体。虽然不像很多摇滚乐队的表演那样声嘶力竭、震耳欲聋,却能以一种近似乡村民谣、布鲁斯的风格,给人以暗潮汹涌的震撼和感动。场地里的观众早就都站起来了,几乎站着听完全场;看台上的观众们也都纷纷起立,不同肤色和头发的人们都跟着音乐摇摆、哼唱。
在第一次返场唱过两首歌曲之后,鲍勃·迪伦再次返场,最终以一曲《Forever young》(永远年轻)为这场如梦如幻的演唱会画上句号。其中一段口琴演奏尤其令人如痴如醉,也令全场起立欢呼,为之沸腾。然而,就在这高涨热烈的气氛当中,鲍勃·迪伦一言不发,和乐手们一起谢幕离场。很多还没听过瘾的观众还在痴痴地等待着那首最经典的《Blowin' In The Wind》,然而,“答案”却没有在风中飘起。
记者快评新鲜的活化石
对中国歌迷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在中国看到这个被称为摇滚乐“活化石”的现场演唱会,与其说是期待已久,不如说是意外惊喜。
然而,这一次他真的来了。因此这一场来之不易的个人演唱会,也被歌迷们、尤其是曾经和现在的文艺青年们称之为“朝圣之旅”、“圆梦之夜”。就连很少报道摇滚乐的中央电视台,昨晚也特意播出了一档名为《让答案在风中飘一会儿》的专题节目,称鲍勃·迪伦到来,对中国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是一次“集体补课”。
不过,对于很多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鲍勃·迪伦的人来说,他只是一个面目模糊、说不出几首代表歌曲的陌生人。上海一家著名媒体在刊登鲍勃·迪伦来华巡演的消息时,甚至配错了图片,遭到网络各种恶搞。就连一些号称顶礼膜拜他的人,其实对他的了解也是不甚了了。因此这一场盛会中,朝圣者有之,补课者有之,附庸风雅者有之,凑热闹者也大有人在。
但这并不足为怪。实际上,鲍勃·迪伦本身就是一个特立独行、善于让自己不断变成陌生人的特殊家伙。即便是对他的经典歌曲如数家珍的歌迷,也常常会因为鲍勃·迪伦将它们改动得面目全非而感到新鲜陌生甚至不知所措。所以,与其幻想着全场卡拉OK大合唱,不如干脆当成听一支新乐队的表演,那种崭新的感动更能让人领略音乐的本质和魅力。
正如一位70后观众所言:“我们并没有听着鲍勃·迪伦的歌曲长大,对他的亲近熟悉也远不如对崔健、罗大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来瞻仰写出过‘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真正称之为一个人’的精神领袖。虽然座位离得太远,看不清他那本来就不熟悉的脸庞;对他歌曲也不很熟,搞不懂那些经典的歌词到底都说了啥。但他来了,就在你眼前弹着,唱着,沧桑的声音里有酒,带刀,这不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记者王润J069
幕后花絮
集体朝拜“太师傅”
昨晚,鲍勃·迪伦北京举办演唱会。这一消息就足以让整个中国音乐界激动。何况,这是他以70岁高龄、自1961年首次登台演唱50年来第一次在从未正式发行过他专辑的中国内地开演唱会。这样的演出被赋予了太多精神层面的意义。
鲍勃·迪伦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为下层人民写歌”、“反商业反而在商业上更成功”等都成为不止一代人效仿的对象。虽然他并未直接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甚至昨晚相当多的中国观众对他的作品并不“感冒”,但他的“精神输出”却让众多音乐人和乐迷把他视为“太师傅”。因此,昨晚前来工体的明星奇多。音乐界的崔健、刘元、何勇、郑钧、陈升、汪峰、左小诅咒、林依轮、木玛、周云山、曹操、张有待、张玮玮、痛仰乐队、谭维维;乐评及作家界的袁岳、黄燎原、大仙;话剧界的孟京辉、田沁鑫;画坛的岳敏君、刘晓东;音乐公司老板宋柯、杨越;央视主播谢颖颖、电台DJ“飞鱼秀”小飞等都来到“朝圣”。
主动要求加唱一首
与大家的热切期待相对应的是,鲍勃·迪伦首次中国个唱的舞台布置却极其简单,苛刻一些说,与北京中型演出酒吧的规格差不太多。演出中,王菲的惜字如金在“鲍公”面前就算小巫见大巫。“鲍公”整场演出除了介绍乐手外,连句“谢谢”及“你好”之类的寒暄都没有。
因为“毫不废话”、不唱“大金曲”以及太过精简的场地设置,鲍勃·迪伦似乎给北京观众留下了冷漠的直观印象。但实际上这个一生“爱自由”、“爱叛逆”的老头子内心却对这次北京及中国之行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戴方在演出后采访主办方歌华莱恩的负责人,据主办方透露,原本演唱会与台北场一样只有一次返场。但鲍勃·迪伦在下台后觉得现场气氛很好,又向主办方提出可以再登台一次。于是就有了昨晚最后一首歌《永远年轻(forever young)》。当70岁的“鲍公”充满活力地演唱这首歌时,演唱会的精神意义又多了一重。
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另据演唱会主办方向记者透露,鲍勃·迪伦一行到京后,主办方按照以往习惯,向他推荐故宫、长城的游览安排。但鲍勃·迪伦不为所动,他主动提出的是想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并且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但由于现场排队很长,最终暂时放弃这个安排。他还问中方工作人员毛泽东的家乡离北京有多远?最后鲍勃·迪伦满怀兴致地在北京饭店西侧的南河沿大街走了好一会儿,串了几条胡同才回到酒店。据台湾乐评人马世芳表示,鲍勃·迪伦来台北时,也在入住的喜来登饭店附近“溜达”了半天,似乎他对城市的人文景观更感兴趣。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