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传中,李银河讲述了她与王小波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如实地描写了她与王小波的诸多私密细节:接吻、虐恋、捆绑、鞭打。在李银河眼中,已逝的爱人王小波是她的情感生活中的浪漫骑士,是文学创作上的行吟诗人,他俩的爱情很“罗曼蒂克”。二十多岁时,李银河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前程似锦,而那时的王小波只是一名街道工人,对此李银河却毫不在意,“他就是一个男版灰姑娘的故事嘛”。
本文摘自《法治周末》,作者管依萌,原题为《李银河:天真的异类》。
著名“性学家”李银河
2002年,“50后”李银河50岁时,便有人劝她写自传,而她却一直推脱。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写,“我既没参加过革命,也没参加过斗争,六十年间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我无关,最多只是一个看客,有什么可写的?”
直到李银河看了19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的《获救之舌》后,她才意识到“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写的”。最近,63岁的李银河将自己的自传出版了,名为《人间采蜜记》。
“我最看中的是‘爱’和‘美’,这两个东西我觉得在生活中就是我所谓的‘蜜’,是我最精华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李银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觉得‘采蜜哲学’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要追求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点点东西,享用这个美和爱;另外就是在生活中有所取、有所不取。”
而王小波、“大侠”、虐恋、同性恋,无疑是李银河秉持“采蜜哲学”的人生故事中不曾缺席的元素。
性格中有种极度的羞涩
“我性格中有种极度的羞涩,可能是遗传。这种羞涩使我把别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一些事情视为畏途,终身不敢沾边。”李银河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如此写道。
7岁之前,李银河一直叫“李三反”。这个名字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她是随母姓而非父姓;其二,“三反”典出1952年在全国开展的“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李银河的父母是1930年代末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一代新青年,性格激越,拥有纯洁的理想主义色彩。二人自由恋爱,关系平等,完全没有旧式家庭的男尊女卑。所以,李银河家里的兄弟姐妹四人中,大姐和二姐随父姓,哥哥和李银河随母姓。
这对于她成长为一个主张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者至关重要,对她选择的研究方向亦有一定影响。
李银河上小学后,就改了名字,“三反”成为她的小名。她在自传中介绍道:我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就是“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
上小学时,李银河被任命为班长,每次在老师进教室的时候班长都要喊“起立”,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差点“要了她的命”,“每当要喊起立的时候,我心跳剧烈,脸红脖子粗,憋半天才能喊得出来”。这大概就是李银河所说的,“这种羞涩使我把别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一些事情视为畏途,终身不敢沾边”。
李银河的自传出版方果麦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路金波曾发出感叹:“李银河老师,是‘那一代人’中的一个异类,我从未见过一个像她这个年纪还这么天真、羞涩、质朴的人。”
从王小波到跨性别爱人
在自传中,李银河讲述了她与王小波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如实地描写了她与王小波的诸多私密细节:接吻、虐恋、捆绑、鞭打。
在李银河眼中,已逝的爱人王小波是她的情感生活中的浪漫骑士,是文学创作上的行吟诗人,他俩的爱情很“罗曼蒂克”。
二十多岁时,李银河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前程似锦,而那时的王小波只是一名街道工人,对此李银河却毫不在意,“他就是一个男版灰姑娘的故事嘛”。
李银河在自传中回忆:“他向我表白时,我们只是第二次见面,也是第一次单独见面。我们开始聊天,天南地北,当然更多是文学。正谈着,他猛不丁问了一句:‘你有男朋友吗?’我那时候刚跟初恋情人分手不久,就如实相告。他接下去一句话几乎吓我一跳,他说:‘你看我怎么样?’这才是我们第一次单独见面啊。”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