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4年11月,彭丽媛给安徽阜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一封信。信里,她回忆了当年的初相见。那时,她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了一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前往安徽阜阳,见到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其中一个叫高俊的5岁小男孩,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一直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听到高俊的遭遇,忍不住落了泪。她把小高俊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自此,高俊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
2014年,彭丽媛还担负起了一项新的公益事业。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授予她“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荣誉称号。
在外交中,有些事由国家元首去做,可能过于正式;由民间出面,或许又不够隆重。这时第一夫人的出现,恰好介于领导人正式外交和民间外交之间,既能亲和大国关系,增进私交情谊,又有弹性和余地。正因此,彭丽媛的感召力和号召力非他人所能及,而她的温暖与爱心,更让她在“习式外交”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她和荷兰王后的“郁金香外交”芬芳迷人,和丹麦女王的“童话外交”温馨动人,和斯里兰卡总统夫人的“光明外交”真挚感人。2014年9月17日,彭丽媛和斯里兰卡总统夫人施兰蒂出席“爱的回馈——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动”。为了感谢斯里兰卡多年来向中国捐赠千余枚眼角膜,中国医疗小组组织了回馈之行,给斯里兰卡10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施兰蒂当场表示,再向中方捐赠10枚眼角膜。在彭丽媛的精心安排下,10枚眼角膜被迅速运往厦门眼科中心,10名患者第一时间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如果问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彭丽媛,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点会是相同的:她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女性,从来没有“拼爹”“拼老公”,全靠自己的实力和奋斗成就一番事业,从平民而至第一夫人。她的经历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彭丽媛1962年出生在山东菏泽的郓城县。其父是县文化馆馆长,母亲是县剧团的演员。尽管童年时很清贫,却没有妨碍彭丽媛对音乐的热爱。14岁时,听说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恢复招生,她赶紧收拾行李去济宁赶考。她当时唱了两首歌,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一首《南泥湾》。最后,那个考区招了四五个学生,彭丽媛名列其中。
在山东艺术学院,她师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王音璇,主攻民族唱法。1980年,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歌舞团把她“挖”了过去。1981年,彭丽媛收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寄来的进修通知书。在中国音乐学院期间,同学送了她一个外号“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食堂”。
上世纪80年代,她成名了,但没有“拼名气”,派她去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她立马就出发,一路唱到了离前沿阵地只有4米远的猫耳洞里。
尽管是名扬全国的歌唱家,但彭丽媛把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离开舞台,她就乐于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2014年的国际舞台上,彭丽媛和习近平一起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细节。在印度,彭丽媛应印方之邀坐到秋千上,她试着荡了几下,便拍拍身边的空座,让习近平也坐上来,两人并肩荡起秋千。在北京APEC峰会合影时,彭丽媛向着镜头挥手致意,转头看了习近平一眼,习近平便与夫人节奏一致,挥起手来,这默契的一幕立即在网络上爆红。
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领导人夫妇,他们和许多普通中国夫妻一样,从基层走来,从生活的考验中走来,共同拥有平淡而温暖的幸福。琴瑟和鸣、夫妻和美、家庭和睦,这便是“夫人外交”之于中国人的另一层意义——从领导人的身上,感知传统价值观的力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