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众的“逼格指南”
“醉鹅娘”负责企鹅吃喝指南中“喝”的部分——红酒,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喃猫则负责“吃”的部分——西餐。喃猫是徐小平在饭桌上认识后,热情洋溢地推荐给王胜寒的。喃猫从初中开始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菜谱,梦想着当厨师,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时,毕业论文写的都是美食节目。但父母非要她做电影。喃猫退而求其次,想当个营养师,被父母拉去跟徐小平吃饭,咨询“营养师到底靠不靠谱”。饭桌上,徐小平点了两个菜,喃猫弱弱地问了句:“我还能再加两个菜吗?”
这个“不太礼貌”的举动让徐小平对她产生了好奇。聊起来后,徐小平鼓励喃猫去蓝带学烹饪。“没想到我和喃喃还真投缘,而且后来我也去蓝带学葡萄酒了。”王胜寒说。2015年春节后,企鹅吃喝指南会推出喃猫的早餐产品。
王胜寒想把企鹅吃喝指南做成一个大众化的“逼格指南”,其实是希望传达一种反权威的理念,以“知其所以然”的态度,把西餐和葡萄酒背后的文化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用户,让人们用最健康的态度学习“欣赏”的能力,而不是做得高深莫测。“就跟‘纽约留学女’似的。”王胜寒说。她觉得当“装逼”和“反装逼”都成为媚俗的时候,正视“逼格”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企鹅吃喝指南针对入门级的用户,他们大多数有一定消费能力,是城市中年轻的金领,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比如会员中有空姐,还有一个妹子告诉王胜寒自己是一名电力工人,甚至还有一个寝室的姑娘集体出钱订购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用户,王胜寒都希望他们能把葡萄酒“喝明白”。
如何真正让“小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葡萄酒的语言体系?“线下的品酒课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把一瓶很酸的酒和一瓶不酸的酒先后品尝,区别之大,你不可能喝不出来。这是帮一个小白入门最好的方式。再让他们慢慢体会其中细微的差别,把这些微妙之处投射到其他人和事当中,然后可能就彻底爱上了葡萄酒。”王胜寒说。
王胜寒发现自己有一种“跨界”的天赋,这有点类似于钱钟书说的“通感”,“因为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跨界能让一个人更聪明”,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理解。她绞尽脑汁想了很多跨界的形容词。在讲梅洛这个红葡萄品种的一期视频中,王胜寒把梅洛比喻成葡萄酒界的于丹,以此说明它的广泛和普及。
创业初期,真格基金给企鹅吃喝指南投了1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企鹅团开团以后,现金流已经跑起来。企鹅团不喜欢直接卖酒,但一时想不到如何间接地卖酒,更不想卖“情怀”,所以采取了“福袋模式”,希望让用户觉得“我熟悉你、关心你,又没有攻击性”,更突出教育和服务,而不是突出“卖”这个行为。企鹅团对用户真正的期待是,通过每月订购的这一瓶或两瓶葡萄酒,让用户渐渐变成懂酒之人。
王胜寒希望企鹅吃喝指南从外观到内核都能打造统一风格,虽然现在的白底黑字页面也算清新雅致,但她更喜欢“野兽派花店”那种从店面布置到视频宣传都能传达出的统一格调。虽然从内容上,企鹅吃喝指南不想做高端,但仍然希望客户能感受到自己在被用心地对待——既有逼格,又被尊重。接下来一些名人也会受邀加入企鹅团,但他们会和普通的会员用户一样被编号,企鹅团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用户,无论是名人和普通人。
“这个还没有开始喝葡萄酒的市场群体是难以估量的,一定要(对他们)有信心。”王胜寒说。
创业以后就没有退路了
企鹅吃喝指南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兼CEO志伟是在网上看了“纽约留学女”视频后找到王胜寒的。当时王胜寒正好在琢磨着创业。在真格基金实习时,经常被创业者的精神感召着,她早就发现自己“不是打工的命”。而在纽约那间制度森严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打工时,她更确定了自己没法长期待在体制里,而是更愿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志伟说:“我搭台子你唱戏。”也就是由志伟来运营和打造醉鹅娘和喃猫的个人品牌。王胜寒当时想,太好了,这样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又不用管内容之外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就愉快地答应了——当然,一开始创业她就发现,“想得太美了”。
“我当惯了独行侠,但创业就不能不知道怎么管理团队,这是我发现自己最需要克服的问题。”王胜寒说,“那种‘让志伟来管我就不用管了’的想法其实很不靠谱。”
她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明确,知道企鹅吃喝指南的品牌调性是什么,服务人群是谁,以及如何去服务他们”。看上去企鹅吃喝指南走的是小资路线,但其实王胜寒心里非常清楚它是大众路线的产品,只是挑战在于怎样把这个大众产品做得不落俗套。
“其实我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是比较会做减法的一个人,不重要的事就不去做。”女人有时易受外界的影响,但在产品大方向上,王胜寒从没动摇过。有了个人品牌之后,她会受到很多邀请——活动出席、代言广告、各种商业机会,但这些王胜寒在当下都不想要,只想服务好企鹅团的团员。“你得把心思全放在用户上,品牌要传达的东西才能更加鲜明。”
创业后,王胜寒告诫自己最多的是“坚持”。“因为我没有别的路,创业以后心态反而特别好,真正是不怕失败。比如说做企鹅团,如果没什么人来报名参团,我肯定会很受打击,但是我会积极地改变它,把它做得更好。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这种心态。”当她明确地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后路的时候,对“失败”“痛苦”反而想得不多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