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员称,针对索尼公司的网络攻击是从全世界不同的指令中心发出的,其中一个指令中心在玻利维亚。两年前,黑客曾经利用这个服务器对韩国发动网络攻击。这就表明,对韩国和美国发动网络攻击的很可能是同一伙人。
黑客攻击索尼公司内网所用的恶意软件与去年黑客对韩国银行和广播系统所用的恶意软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据信,这些进攻是网络犯罪集团Dark Seoul的杰作。一些专家也称,他们也不排除这次针对索尼公司内网的进攻时Dark Seoul的模仿者干的。
在这次针对索尼的网络攻击中,黑客还借用了两年前攻击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时的工具。过去,网络安全专家一直没能追踪到这群黑客,尽管美国官员称攻击所用的服务器在伊朗,用的工具是从黑市上买来的。
同时,调查人员还在调查这起网络攻击是否与索尼本公司人员有关,黑客可能获得了索尼内部员工的帮助,“我们很确定,在发动进攻之前,黑客已经进入过索尼公司内网,”调查员杰米•布拉斯科称。
但是无论调查结果如何,美国方面在起诉朝鲜方面显得十分谨慎,白宫正在考虑怎么通过一种不让外界知道它是如何确定幕后黑手就是朝鲜的方式来回应,而日本(索尼所在的国家)也并不想因为这起“娱乐性事件”影响到与朝鲜的微妙关系。
《刺杀金正恩》剧照,右图为剧中的金正恩扮相。
“拍死”金正恩真的合适吗?
目前为止,这部电影还未引发美朝日之间的政治或者外交冲突。但是作为一部公映的动作喜剧片,如此明目张胆地虚构政治情节,真的合适吗?
除了朝鲜人民,全世界大概没有人会同情金正恩。然而,《华盛顿邮报》几天前的一篇报道称,如果现在是朝鲜或莫斯科来拍一部刺杀美国总统的电影,跟《刺杀金正恩》里嘲笑朝鲜的荒谬和可怕的孤立主义一样,这部电影也会充满偏见(比如一个黑人在白宫的无能),想象一下,这事就会变得不那么有趣?对不对?
朝鲜或莫斯科版的《刺杀金正恩》估计就会被斥为种族主义者、反犹太主义者,甚至有人会指着鼻子骂,“这根本就是在鼓励精神病”。
客观点来看,《刺杀金正恩》的剧情也并没有基于基本事实,诸如发射导弹、军队部署的情节也都没有真实的布景(对比一下《狂怒》,战争场景多逼真)。从泄露的27秒视频(金正恩的死亡场景)来看,一颗慢镜头播放的炮弹,缓缓冲撞到金正恩乘坐的军车上,金正恩被熊熊大火淹没时的表情扭曲得太超现实了。这部电影的性质就跟美国网友恶搞金正恩的那些小游戏差不多。
当然你也可以说,朝鲜太缺乏幽默感了。好莱坞电影向来喜欢恶搞国家领导人,但是在世界电影史上,也确实极少出现兴高采烈地想象一个在世的外国领导人死掉的影片。电影《大独裁者》虚构了一些关于希特勒的情节,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也没有电影会去拍他死。而《猎杀本拉登》是在2012年12月(本拉登死后的一年多)上映的。
不过,好莱坞并非没有拍过领导人死掉的影片。2006年,导演布里埃尔•兰杰就在芝加哥拍摄了《总统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让小布什“死了一回”。影片用纪录片的形式展开,使用了小布什到达芝加哥演说的真实影像资料,但是虚构了他在离开会场时,遭到不知名的持枪歹徒暗杀的情节。这部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拿了奖,有影评人认为它用“寓言式的未来警醒过去”,是一次对美国外交政策如何限制民权、伊拉克战争的后果及美国安全保障系统的清醒观察。
《每日野兽》根据索尼公司的泄密文件报道称,罗根提到金正恩在电影中被刺杀的场面时写道,“我们会尽量把场面弄得不那么血腥。他的脸上原来有四道疤痕,我们将去掉其中三道,只保留一道。至于头部爆炸的场面就不能弄得更模糊了,如果再模糊一些,你就看不出这颗头正在爆炸了。这样,就不好笑了”。
综合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