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歌》骤然淡出历史舞台
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创作了《毛泽东之歌》(卢肃作曲)。这首歌问世后,曾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不仅在解放区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流行一时。1951年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所作的 “1950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中,这首歌高居排行榜第三位。向延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中也指出:“这年由张春桥作词、卢肃谱曲的‘献给中央二十周年’大合唱中的《毛泽东之歌》,是一首优秀的颂歌题材的歌曲,演出后很快就在边区传唱开来。张春桥一生做了不少坏事,但这首歌词当时该算是好的。曲作形象地概括了抗战的艰苦,深情地歌颂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此后这首颂歌在各解放区和一些国统区的爱国青年中广泛流传,留下它应有的历史功绩。”
然而,这支曾经广为传唱的歌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1年,竟然骤然淡出历史舞台,竟至销声匿迹。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与惊讶,对其原因也众说纷纭。
有人回忆延安岁月时,就谈到了这样的细节:“调皮的男孩,有时唱歌乱改歌词,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为了好玩。比如唱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他们解嘲地唱成‘倒霉子孙’。那时,在晋察冀的张春桥写了一首《毛泽东之歌》,歌词是‘密云笼罩着海洋,海燕呼唤暴风雨,你是最勇敢的一个……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光荣地生活在你的年代’,他们改成‘光荣地抽着你的烟袋’。歌词大概是太突出毛泽东个人了,又不通俗上口,这首歌后来就没有人再唱。”
来自革命老区的孔昭琪在《老歌的记忆》一文中也回忆道:“这首歌大约是1941年我刚上小学时学会的,我对它的印象之所以很深,是因为它庄严、深沉,赞颂意味很浓,而且学校每次开会,都唱这首歌作为会议的首项仪式。那时太小,还不知道什么词作者、曲作者之类。后来,这首歌莫名其妙地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常常想寻觅原因,但一则由于不在我的专业范围,故不是很迫切,二则因为也无从着手,所以一直这样拖着。其间,虽然也听到一些只言片语,但始终没有认真追究。”
周巍峙点名批评《毛泽东之歌》
是因为新歌涌现,大浪淘沙,将《毛泽东之歌》自然淘汰了,还是背后有不为人知的玄机?这就得从周巍峙点名批评《毛泽东之歌》谈起。
1951年2月11日,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在《人民日报》发表《略谈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创作》一文,点名批评《毛泽东之歌》。
周巍峙在文中指出:“用诗和歌曲来歌颂和赞美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描绘领袖的英雄形象,表达人民对领袖无限的尊敬与深厚的感情,这是很光荣的但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诗人和音乐家也写了不少歌颂毛主席的歌曲,这些歌曲有的已在广大群众中流行。但在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当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严肃地认真地加以考虑。”
在文艺创作的内容方面,周巍峙旗帜鲜明地指出,歌曲对毛主席的歌颂,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严肃批评了只见领袖、不见人民的现象。
他说:“我看了二十几个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有的是群众自己的创作,在这些歌曲里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救星’‘恩人’‘像爹娘’,或者‘北斗星’‘帮助咱们把身翻’‘跟着他’,以及‘饮水要思源’等等,仅仅有少数歌子提到人民的力量。这些歌曲虽然反映了群众对毛主席衷心的敬爱与感激,却没有充分反映出领袖与群众之间的正确的关系,或者反映得还不够恰当。领袖的伟大就依靠于他是真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力量,因此他才能领导群众在十分艰巨与复杂的斗争中赢得胜利。”“创作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本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人民对领袖的情感,善于选择某一侧面、某一角落来描绘领袖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热爱领袖的情绪。”
上述文字,一方面说明了周巍峙批评《毛泽东之歌》的语境和主旨;另外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出了当时文化界比较民主活跃的氛围,尤其是对领袖能够采取比较正确而客观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开辟的《人民文艺》栏目,为文化界这种自由开放的文艺批评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对于在文艺创作内容上比较好地处理了领袖与群众关系的歌曲,周巍峙毫不吝啬地称赞道:“陕北民间的诗人孙万福曾用‘高楼大厦平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这两句话歌颂毛主席,‘蟠龙卧虎’要依靠‘高山’,‘高楼大厦’要从‘平地’建起。这样他就把领袖与群众的关系正确地表现出来了,而不是把领袖写成了‘超人’与‘救世主’。”
笔锋一转,对于文艺创作内容上只见领袖、不见人民的现象,周巍峙特别以《毛泽东之歌》为典型进行了批评。文章指出:“如由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的《毛泽东之歌》。词中虽也着重说明了毛主席刚毅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但他所选取的形象是暴风雨中的‘海燕’,是‘黑暗无边,夜雾茫茫’。对伟大领袖与迅速发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绘。”“有人认为它的情调受了宗教赞美诗的影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这个歌曲是十年前的创作,在新解放的城市中,也曾为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所欢迎,但从整个思想情感来看,却和现在人民的距离很远了。”
同时,文章还插入曲谱图,对《毛泽东之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提出了批评,指出其“曲调过于平淡,情感沉郁”,“更带有感伤的成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