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1月8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小城冒充“选美皇后”的日子
2011年11月,我置身于中国鄂尔多斯市的一家宾馆。来自巴西的17岁室友安娜已钻进被窝。我将闹钟调至清晨6时,届时等待我们的将是歌舞才艺比赛。
安娜是巴西的时装模特。24岁的我则刚从大学毕业,鉴于很难在美国找到全职工作,正以非常规方式出外旅行一年(当模特)。这并非真人秀,亦非安娜在纽约或米兰参加的那种预约演出。直到登上飞往鄂尔多斯的班机时,我们才得知该活动的性质。“我们要参加又一场‘小姐’赛。”一名乌克兰女孩感叹道。
我将扮演“美国小姐”;尽管来自巴西,但安娜将成为“智利小姐”。这本应是我人生中最怪异的 36小时——倘若我没在此前两月内两次参加此类活动的话。我第一次当“美国小姐”是当年9月在敦煌参加国际葡萄节。第二次是10月在大连为某地产项目吸引潜在买家。我们不但被编造出各种背景故事,还要穿上在组织方看来代表我们各自祖国颜色的服装。怪诞甚或“不爱国”的是,作为“美国小姐”,我穿的竟然是水鸭蓝!
此类演出的典型目的是标榜本市已“富得足以进口外国‘选美皇后’”!这些活动通常由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旅游部门或电视台出资。然而,这些模特其实并非真的“选美皇后”,而是由其“母公司”派往亚洲的淘金者。
在我预定参加的9场“时装秀”中,仅有两场是走T型台,其他都是假的选美比赛、车展或贸易展,且组织方不提前告知演出性质。一名俄罗斯少女曾顶着“阿根廷小姐”的头衔,乘坐大巴在中国农村各地奔波了10天。
这些活动与中国大规模的模仿西方行为如出一辙,如假冒外国品牌的商业街、山寨外国建筑或开业时找些白人撑门面等。由于很难在中国获得工作签证,一些中介通常建议模特以旅游签证赴华非法打工。此外,米兰、纽约和巴黎的模特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迫切“入行”的模特们正纷纷进入中国等亚洲市场。
从经济角度看,可以理解其中的吸引力。仅工作一周多的时间,一个模特就可能挣到不少于中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薪酬,即便她们或许只能拿到其中的一半。(作者梅雷迪斯·哈特姆,王会聪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