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延川县。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他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他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他把村里分配给知青的白面馒头分给乡亲们吃,自己吃糠窝窝。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那时在当地是十分稀罕的,他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近平(右)
尽管学业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下乡来梁家河时,他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并结束了这段插队的经历。
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邓小平听完习仲勋提及延安还很穷的话后,沉默片刻回应说,“按道理来说那个地方,不应该长期穷下去,只能说,我们有责任。当年呐,你们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来使中央红军有了落脚点,这是为中国革命作出来巨大贡献的。仲勋同志啊,你的新根据地就在广东,怎么样?去划出一片地,再搞一个特区。”习仲勋看着中南湖的湖水,感慨万千:“当年小小一片特区,现在变成这么大一片江山了。只要有中央的支持,我有信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