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与郭美美事件撇清关系,中国红十字总会在4日早晨的媒体通气会上发表声明,再次申明郭美美不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其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的公众捐款和项目资金都没有关系。
红十字会发言人用一连串颇为铿锵的判断句给郭美美事件“定了性”,称这种造谣中伤行为“影响了社会公正、危害了社会诚信、误导了公众认知、破坏了社会秩序”,并呼吁公众继续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会帮难助危的事业。
一切因郭美美而起,却没有因郭美美的认罪结束。8月4日后,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网民仍然对红十字会心存芥蒂。
“卖淫女怎么会这么有钱?”一名网民在微博上发问,“无论红十字会怎么说,我都不会再捐钱给他们了。”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媒体揭发所谓的郭美美内幕,是为了洗刷公众对红十字会的怀疑”,其目的是让公众忘记“红会可能挪用了我们在汶川地震中的捐款”。2013年5月,红十字会承认将1200万给地震的捐款用于别处。
香港《南华早报》提出,想要洗清红会管理不善和腐败的恶名,仅仅依靠郭美美的认罪是不够的。红会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去获得公众的信心,比如增加问责制、增强透明度。
媒体对她的预审判是不成熟的表现
郭美美的被捕原因是涉嫌非法赌博,而非冒充红十字会成员。《彭博商业周刊》称,在她接受司法机构审判前就出现在电视上认罪,这并不正常。
8月4日凌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现,就在鲁甸地震发生8小时后,中国4家主要媒体,几乎同时在微博上声讨郭美美、斥责其行为失当。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上发表了12条与郭美美有关的内容,中央电视台10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紧随其后。一时间,“揭发郭美美”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彭博商业周刊》称,对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被架在台上公开认罪并不是新鲜事。但中国官媒应对郭美美事件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悖论:为了达到反腐这个高尚的目的,使用法外手段是否合理合法?在国有媒体中播放审前供述,似乎并不是通往法制社会的建设性步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指出:“中国媒体的头条和八卦杂志上到处都是郭美美令人惊讶的招认。鉴于法庭还没有审判,媒体对她的预审判是不成熟的表现。”外媒还注意到,“法庭未审、媒体先判”的事件从2013年开始已经多次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中发生。
关于中国媒体的做法是为了在灾难到来时洗白红会、恢复其募款能力,还是几家媒体原本就策划了揭发郭美美,只是时间与天灾重合,外媒看法不同。
《南华早报》认为,中央电视台选在这个时候播放郭美美的忏悔不是巧合,是为了在天灾面前重建人们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CNN则认为,鉴于中国的网民3年来不断呼吁对涉案者进行深入对调查,中国媒体期望民众对郭美美的落马反应热烈,至少对官方终于正面处理了这起丑闻感到满意。但国有媒体的参与节外生枝。在大地震后这么快地曝光郭美美,只会让民众揣测,红十字会要下一盘更大的棋。
“镀金时代”中国的社会现象
郭美美的认罪让她再次成为举国上下谈论的话题。《南华早报》称,这代表了中国的老百姓对有钱人的炫富行为怀着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
新华社用长篇报道揭露了郭美美的家庭背景:其父有诈骗前科,其母长期从事洗浴、桑拿经营,其大姨曾因涉嫌容留他人卖淫被刑事拘留,其舅舅曾因贩毒被判刑。
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悦诚服。一些网友称,官媒联手打击郭美美的方式令人不齿。
中国知名博主任志强则在微博上质问红十字会“为何不在第一时间用法律保护自己”。任志强称,他本人曾经动员红十字会的官员控告郭美美侵犯了红十字会的名誉权,但没有成功。
对郭美美来说,跌倒的地方正是当年她出名的地方——社交网络。
在百度上搜索郭美美的名字会出现超过7300万的搜索结果,其中包括很多她“红极一时”时上传的自拍照,以及专家学者探讨“郭美美现象”的文章。
《外交政策》杂志称,郭美美在网络上过度分享的癖好,正好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作为结果,无论对其评价公正与否,郭美美都已成公众认知的一部分——不仅因为红会,还因为她成了中国“镀金时代”过激行为的标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