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著提高
得益于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
中国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著提高是这10来年的事,主要得益于国家武管中心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规则逐步放开,并向世界上通行的搏击比赛规则靠拢,加上后来民间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更为国际化的商业搏击比赛,才造就了中国搏击目前的兴旺局面,但商业擂台搏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有不少人以为,中国武术在实际搏击方面落后是因为建国后对武术在搏击方面进行禁止,竞技武术只有作为表演的套路比赛,直到 1979年才开始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试验,当时称为散手,经过好几年实验才有了纳入计划的正式锦标赛,发展时间太短。其实,这种说法没有注意到中国武术在历史上早就存在的轻搏击而重演练的现象。中国传统武术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融套路与搏击为一体,但从中国传统武术的实际情形来看,不要说那些注重表演性而呈现为“花拳绣腿”的拳种,即使是那些强调自己只重视实战搏击而不重套路甚至没有套路的拳种,其搏击的实际功效也是没有太大说服力的。换句话说,并没有谁能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有多高强的搏击能力,当然,这种比较是以职业水平的高度而不是以业余水平来衡量的。当中的原因不算太复杂,主要因为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都是重文抑武,长期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严防有武功的“游侠”,而古代战争即使是使用冷兵器也主要是依靠战阵而不是个人搏击能力,武术的实战搏击缺乏真正的需求。另外,实际搏击能力的练成,从长远来说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平的比赛平台,如果没有经过制度性的搏击比赛的检验,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擂台的缺失不利于实战搏击
却给予门派和拳种生存空间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更主要是向表演或者演练的方向发展,擂台的缺失,结果导致拳种门派的繁盛,武术走向江湖卖艺,走向开馆授徒,走向与各种不同项目如戏曲、舞蹈等的结合。人们很难想像,不少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实际上不但没有高强的搏击能力,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与人真正交过手,有些甚至连低强度、低速度、限条件的“友情切磋”都从未试过,就拿广东来说,远的如黄飞鸿,近的如当代的陈昌棉。据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做过实地调查,广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真有其人的,其事迹也多为虚构,而实际搏击水平更是被严重夸大。方世玉是查无此人,只是小说人物,而黄飞鸿虽有其人但武功平庸以行医为主,终生也没有打过架。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上,正因为中国传统武术这种强调“文化性”而非实战搏击的态度,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没有擂台固然抑制了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水平的提高,但也为武术门派和拳种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而这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作为以观众和票房为中心的现代商业擂台搏击,其共性总是大于个性,而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中国武术发展的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商业擂台搏击既有联系又完全独立,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竞争力在文化而不在实际搏击能力,这已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