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期间,王丹凤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抄家、批斗会、干校劳动。但她一不是共产党员,排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嫌疑;二无绯闻,扯不上“腐化”;三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直接受到的威胁打击比白杨、黄宗英少得多。据白穆回忆,当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有一次,她与黄宗英、白穆、石灵在上海近郊劳动,造反派展开“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4位受批对象一经押到,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是唱花旦的吗?”有人交头接耳。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一场乡间批斗会,竟也开出些观众见面会的意思。尽管被身后的工宣队重重敲了一下,白穆还是笑得停不下来。面对上影厂造反派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没有流露丝毫不满情绪,在当时,属于“难能可贵”。在奉贤干校,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大太阳底下劳动,她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总之,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积极要求进步,投入人们常说的 “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上海沦为孤岛的5年间,王丹凤拍了25部片子,扮演的多是受侮辱和欺凌的妇女形象:招待员、歌妓、丫头等等。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从1950年回到上海后的30年里,王丹凤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等13部影片,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她还是中国电影史上唯一一个参演了根据大文豪巴金《家》、《春》、《秋》三部曲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明星。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1963年的《桃花扇》让她倒了霉,因为“宣扬才子佳人”。此后15年,她没拍过一部电影。
1980 年的《玉色蝴蝶》成为王丹凤的封箱之作,此后,淡出影坛的她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开始参政议政。王丹凤先后当过第四、五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九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当主持人介绍“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的著名演员王丹凤”时,场内掌声四起。那一次,王丹凤夫妇还到加拿大温哥华探望了时年78岁的影后胡蝶。临别时,胡蝶将一对烧制着彩蝶图案的小瓷盆送给王丹凤,说:“我一共只有两对,一对送你,一对自己留着。”4年后,胡蝶病逝。王丹凤成为大陆惟一探望过她的友人。2005年,作别影坛20多年的王丹凤被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
87岁的王丹凤说,她“怀念过去的文艺片”,如深深影响过她的《飘》、《魂断蓝桥》;她念念不忘当年贴在闺房墙壁上的那些偶像: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岁月荏苒,昔日的风华绝代熠熠星光如今在王丹凤这里都已成了平淡往事,因为年岁渐高,她和丈夫不久前将香港的两家“功德林”素餐厅转让给一家餐饮集团。“他们会管理得更好。”老人平淡地说。也许,以后,在上海的这个老宅子里,王丹凤和丈夫会甘于清寂而又自得其乐地颐养天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