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江是家喻户晓,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对母亲的孝顺,以及母亲对他的巨大支持,都是非常动人的亲情故事。近日,有杂志曝光了李双江母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李双江难得一见的全家福
李双江是家喻户晓,备受爱戴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也是有名的大孝子。他对母亲的孝顺,以及母亲对他的巨大支持,都是非常动人的亲情故事。在多个场合,李双江都谈到过:“是妈妈把我引领进歌唱之路,并教会了我做人。”
可怜天下母亲心。李双江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有十几个兄弟姐妹。李双江从小就显露出唱歌的天赋,7岁时就在电台录音,当时的哈尔滨人都知道有一个会唱歌的小男孩。
李双江回忆当年的情形说:那时我们家没有收音机,爸爸就向邻居借了一个收音机,放在家里最高的地方,让左邻右舍都能听到我唱的歌。当我的歌声从收音机里飘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他们没想到我唱歌唱得这么好。妈妈却躲在一边直抹眼泪,为我高兴得哭了起来。
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平凡得50岁之前连名字都没有。有一次,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进行公民选举,妈妈当选为代表,街道办事处主任说:“现在是新社会,人民代表要有自己的名字,‘李宋氏’这名儿不行啊。”于是,主任想了一会儿说:“李大婶您人好,有德行又贤慧,就叫宋德贤吧!”妈妈回来后高兴地对我们说:“我有名儿了。”然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妈妈生了我们十来个兄弟姐妹,拼死拼活地把我们养活大,同时还赡养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我们五个男孩子紧挨着,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一个比一个淘气!我家住在大杂院子里,我们经常惹事,只要我们和别人家孩子发生矛盾,不论理对理亏,妈妈都要领着我们上邻居家里去赔礼道歉,她从不溺爱孩子,这种和睦邻里,友好相处,吃亏让人,谦让为怀的家训,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
李双江与母亲(资料图)
妈妈尽管没念过几天书,但她却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我高中毕业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哈尔滨医科大学。但是从小我就爱唱歌,钟爱音乐,心里一直怀着当歌唱家的愿望。走进哈尔滨医科大学不到3个月,中央音乐学院来招生,我就想报名。我父亲是老观念,认为学医才是孩子的择业之首,说唱歌是“开口饭,下九流”,并说我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我的心情很矛盾,想报名却没有勇气。妈妈看透了我的心事,劝我:“你勇敢的报名就可能被录取,如果连名都不报,那就是零。”于是我报了名,决定考中央音乐学院。 快要考试时,妈妈给我做了一套黑色的列宁装,小直领,小袖扣,再扎一个小皮带,很帅气的。按说应该配双皮鞋,但是家境不好,买不起皮鞋,这我已经很知足了。妈妈又连夜为我赶制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第二天早上我去考试,妈妈像往常一样为全家煮了一锅大碴子,就是东北的玉米粥。吃饭的时候,弟弟在我的碗里挑出一根红肠,就是哈尔滨粗粗的、很香的那种纯肉的肠子。弟弟嚷嚷开了:“妈妈偏心!”妈妈赶紧把红肠掰成两段,给我和弟弟一人一段,妈妈含着眼泪对弟弟说:“不是妈妈偏心,你哥哥光吃大碴子粥,没有力气考试唱歌啊。”
我怕泥土路弄脏了妈妈新做的布鞋,没舍得穿,光着脚走了十几里路去考试。赶到考场,脚都磨破了。我找了个地方洗了洗脚,穿上鞋应试,一口气唱了十五六首歌。我居然被当场录取,并且看我家庭困难,每月发给我13.5元的奖学金。
1959年,我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离开妈妈,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这一年我18岁。靠每月13元的助学金生活,没有路费,四年才回一次家,春节也是在北京的校园里度过的。假期里,我非常想家,躺在床上将家里的人轮换着想一遍。当然,想得最多的还是妈妈了。我想起了她做饭、洗衣、缝补时认认真真的样子,想起她在院子里利用太阳光晒一盆水,拿出那把木柄的老剃刀轮流着给我们兄弟五个剃光头的情景,哥五个满院跑,怕剃头,她就给我们唱歌,讲故事……但是,怎么也想不起妈妈睡觉的样子,在我18岁以前的记忆中,没有妈妈睡觉的记忆。我的心里纳闷,想不通为什么。真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回家向妈妈问个明白。突然间,我明白了,每天我们都睡下了,妈妈要给我们洗呀弄呀,准备第二天的饭菜。早晨我们还在睡梦中,她却起来忙乎开了。
妈妈给儿子写歌。1963年,李双江大学毕业后,去了新疆。1973年,被调回北京,在总政歌舞团工作。吃住条件好些了,他第一件事,就是琢磨尽快把母亲从哈尔滨接到自己的身边来享福。为了办理母亲的户口手续,李双江向有关部门跑了十几趟。一年半后,母亲终于来到了李双江的身边。经过十多年的分离和思念,母子俩又团聚了,此后再也没有分开过,又度过了二十七年的幸福时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