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天一长大了
依荣格的说法,强加给李天一的所有影响并非来自梦老师本人,而是来自投射在梦老师身上的原型。母亲所产生的影响必须分为两组:
■ 一者,那些与实际存在于母亲身上的性格特征或者态度相一致的影响;
■ 二者,那些关涉母亲仅仅似乎拥有的特征、由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幻想式投射构成的现实影响。
天可怜见,荣格早不在人间,自然也不乐意搭理人世的是是非非。至于梦老师是照着哪一条影响了李天一,恕笔者愚钝,也实难掰扯清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正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李天一长大了——“他很有个性,他很有棱角”,他的价值观扭曲和变形,出身豪门、锦衣玉食,“钱和身份能摆平一切”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这是李天一的不幸:未成年的他焉懂得哪里是边界?!
作为父亲,双江老师你在哪?
说了这么多,不得不捎带上李双江老师,毕竟“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曾指出:“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
照杜布森的分析,李天一走上邪路,若非没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便是没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在我看来,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我很少能够按时下班,我家里的事几乎全是我老伴儿管。” 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李双江“父亲”的角色严重缺席了。心理专家张宜宏分析,“如果父性维度不介入母子关系,那么孩子对父亲认同不足,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将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
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俄狄浦斯”期了。进入了俄狄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父亲的介入,是指父亲的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父亲”角色的介入,能够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母亲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定的可能。
就我而言,如果说在跟母亲的关系里,我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父亲的关系里,我体会到更多的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这父性的功能,对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或缺。显然,梦老师的家庭,缺了这一角,便塌了一片天。
写在后面:
至此,让我想起鲁迅评《红楼梦》曾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读心灵咖啡的这篇文章,你看见了什么?若亲爱的读者,把这当成对梦老师一家子的抨击,那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你肯定会错了笔者的意!
借此,笔者也想表一下曲衷。文中资料多撷自门户网站,笔者抱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反复比对、核实,剔除了明显不符合事实和带人身攻击的资料,但对已被采用的资料,笔者仍心有不安,生怕有错漏之处。在此,敬告读者,资料若有不实,权当一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的分析。毕竟,这才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