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俐现在的工作是视频节目编导。在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她开始理解为什么当时编导非要问她的家庭状况。
“电视节目真的就是节目,所谓的‘服务类节目’、帮观众找工作,都只是噱头而已,我后来才明白这一点。可是我上节目的时候特别较真,就觉得我真的是去找工作,节目组只是服务类的。”刘俐俐说。
她提到了尼尔波兹曼的名作《娱乐至死》。上编导的课程之后她读到这本书。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故事,是电视真人秀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刘俐俐当时所遭遇到的那个编导只是努力挖掘她的故事,方便在节目上曲折离奇地讲出来。刘俐俐或许要庆幸她参加节目还算早,现在的电视节目流行的是“海量素材,精选剪辑”,一个选秀歌手要接受2个小时的个人故事访问才能在电视上呈现出噱头不断的10分钟展示。更有甚者,编导已经开始帮参加真人秀的人“编故事”。只是问父母的情况,“下手”算很轻的了。
除了理解节目组的立场,刘俐俐也愿意中立地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英雄双行体”。网友认为是“英雄双行体”激怒了张绍刚,随后关于“英雄双行体”的考据和讨论就开始进行。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也开口:“英雄双行体不是诗歌体裁,而是英诗的一种韵律形式,莎士比亚的戏剧对白和十四行诗中大量使用,只要读过莎翁原著就会读到。”
“我说的并不是对的,当时有些口误。”刘俐俐承认自己说得不准确,“英雄双行体是一种诗体,就跟五言绝句一样。”她拒绝“掉书袋”或者是 “炫耀”这样的批评,“这确实是我很喜欢的一种诗体,当时我想都没有想就说了。其实也不是太冷门,英语专业的都应该懂。他们怎么议论我没有关系,大家开始关注这个冷门知识挺好的。”
另一个她愿意承认的失误是“面部表情”。她在反驳张绍刚时的眼神、听到批评时的笑容,都在节目里被反复播放不断放大。“我还是需要改的,要顾忌别人的感受。”她承认。
张绍刚和刘俐俐
我找噱头有底线
在参加《非你莫属》之前,刘俐俐的工作是英语老师,收入不菲。但是她向往的是媒体。在风行网做视频节目编导,是她的职业规划中最“媒体”的一个。
想象中的光鲜当然有。刘俐俐刚进风行网就去了香港电影节,“就像乡下人进城一样,见到很多,传说中的电影人,像马克穆勒、陈可辛这些,很震撼。”
之后她开始跟着前辈熟悉工作,了解媒体“娱乐大众”的逻辑。电视讲究收视率,网站讲究点击率。刘俐俐需要查看各个视频的点击率数据,调整自己的节目制作方向。“这个很有意思,我发现猎奇的东西大家就爱看。”她说。
“隐私”和“色情”的主题最容易吸引点击。在做一个《画皮》的相关节目时,刘俐俐和同事们把主题定成了“女人之间的拉拉情”;到了《白鹿原》,则是“田小娥和四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这些固然是有点“标题党”,刘俐俐还是希望落点不那么俗:“例如说色情,最后还是要落在情上面,让大家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的故事。”
半年之后,去年11月,刘俐俐开始独立做节目。最难的是“给节目找点”。点者,噱头也,“因为做话题节目,话题要越小越好,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把话题细分开来,一点点列出来聊得有趣。”她说。
这时她会想起自己曾经参加过的《非你莫属》。她在台上跟主持人和嘉宾对话得很不愉快而下台,心里想的是:“吵成这样子,电视台应该会剪掉。”没想到吵架的过程全部被播出来,搅得天翻地覆。自己做了编导之后,刘俐俐了解了这一切:“我才发现大家就喜欢看吵架的。”
刘俐俐的工作内容里有一项是明星访问,“噱头”必不可少。她认为自己“有底线”:“我觉得我(是)找噱头有自己底线那一种,跟嘉宾沟通时要告诉他们,就是不要对他们有所隐瞒。如果做一个有噱头的点对于他们来说会觉得很不舒服的话,那我们不要做这个点,再去找别的点。我的底线是,做人一定要诚实,如果说为了噱头向主持人隐藏嘉宾一些东西,或者对嘉宾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至少我不会这样做。”
现在回头看《非你莫属》,刘俐俐认可这个电视节目的编导:“作为编导来说,我觉得他们对节目的策划、对观众的把握度是非常成熟的,包括他们后期对话题的跟进。”她愿意肯定这些曾经让自己感到隐私被侵犯的工作人员,“纯工作的话,我觉得他们这个班底做出来节目真的挺不错的。但是如果别的方面来说的话,我就不知道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