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小霸王”
骄横、跋扈、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在媒体和网民的不遗余力下,L的劣迹被一一挖掘出来,包括小学时的打架斗殴,去国外读书时与外国学生冲突,在家里对装修工人凶神恶煞等等,不一而足,皆成为证据。
这给了各种传言绝佳的生长土壤和传播环境,既然是这样一位“小霸王”,那自然人人恨不得踏上一只脚,让正义来得更猛烈一些。
但会不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私心揣测、相互推理,甚至不怀好意地臆想,有的自负洞若观火,有的满是道德义愤,说到底,皆源于对正义的渴望和担忧。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不断转发、评论,对各种传言津津乐道;在真假鉴别后,人们又主动引申推理,将信将疑,引发更多的联想、猜测;而无论真假,都不影响人们对L的“口水”复仇,各种调侃和谩骂,充斥在有关L的3,484,809条微博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看来,传言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人们不仅不能做到“不传谣不信谣”,还要津津乐道,广为传播,这就已经是某种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的反映。
人们为何愿意相信L十恶不赦,毫不怀疑L有各式各样的脱罪手段,为何觉得正义如此求而难获,得而易失,就在于人们基于既往的经验,觉得一个有权有势者可以扭曲正义,制造不公,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喻国明说,这是“人们对违法乱纪行为以及暗箱运作本身有太多的黑色记忆”。
这种黑色记忆使得人们倾向于相信司法不公的存在,而他们在既往生活中的所有积怨,也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进行一种情绪的释放。
于是很快,所有的真假传言,都使得这种不信任快速发酵膨胀,而所有的不满情绪,也超出了L和案件本身,更为炽烈,不容忤逆。
在网络上,所有对L表达同情者,都无一例外受到了网民的声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主持人杨澜,2月23日,她发表微博,称“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这样一条疑似同情L的言论立刻引起网民不满,“谁为受害者心痛”的质疑让杨澜不得不在之后的微博中为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
这样一种舆论氛围,在记者李蒙眼里,成了无节制的网络狂欢,中国的网民不过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暴民。在民意汹涌之时,他发表了博文《网络暴民,请你们不要继续伤害一个未成年人!》,指责在案件未审判、未有定论之前,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不仅妨碍真正的司法公正,而且侵犯了L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面对这样一种舆论乱象,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仅仅因为他是歌星、将军的儿子,就对他的合法权益以‘网络狂欢’的方式肆意践踏,那么,当有那么一天,我们自己的程序正义受到侵害时,又能怪谁呢?”
喻国明不同意简单的否定舆论的作用,他认为,在中国的司法现状下,不能简单地说舆论不要对司法产生压力。因为中国司法还不健全,权力意志发生作用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很难对司法审判保持监督。网络舆论,不仅不会妨碍司法公正,反而从中国的司法现实来看,是必要的一种监督力量。
如果说流言飞起,舆论乱象,在喻国明看来,这也是全民网络时代的必然结果。制造传言、扩散传播,鉴别真假,再到新的传言产生,引发新一轮传播。喜欢它的锐利也好,不喜欢它的嘈杂也罢,人人要发声,人人有话说,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