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之父弗莱明
在办公室的弗莱明
看过“007”系列电影的人或许以为,詹姆斯・邦德这一经典间谍形象构思于法国旅游胜地多维耶的赌桌上,或是牙买加海滩的芒果树下,其实不然。他构思于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破旧杂乱的办公室里。
伊恩・弗莱明1945年至1962年间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海外部经理,期间创作的“007”系列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他在塑造小说主人公时融入自己的记者经历和生活品位,与邦德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豪车、枪械、美食和名酒。
在报社工作背后,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手下遍布世界各地的报道员是否肩负秘密使命?今年是“007”系列电影问世50周年,《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翻出尘封多年的档案,揭露弗莱明在报社的秘密生活。
A
“征服世界的野心”
从陈年档案中翻出的员工卡显示,弗莱明于1945年11月起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海外部经理,年薪4500英镑,外加500英镑津贴,合计相当于今天的20万英镑。获得这份工作不仅因为他拥有毋庸置疑的工作能力和广泛的人脉网络,也因为他与报纸所有人凯姆斯利勋爵私交甚好,两人是桥牌桌上的牌友。
在“007”系列第三部小说《太空城》中,弗莱明十分罕见地把故事场景设置在英国,描写了邦德两次任务间隙在伦敦的生活,与他本人的日常生活十分相似:办公时间灵活,约早上10点到晚上6点;晚上与好友打牌,或者选一名心甘情愿的有夫之妇卿卿我我,不过绝不会动真情;周末打高尔夫,争夺高额奖金……用报社同事戈弗雷・史密斯的话说:“这份工作非常适合他。”
在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信使通讯社”的全球站点,80多名驻站人员名单列于地图边缘,用虚线连接到各自驻在国。这支庞大的报道队伍由弗莱明一手创建,服务于整个凯姆斯利报业集团,彰显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这支报道团队共有80多人,大部分由弗莱明亲自招募,其中包括后来撰写了多国间谍史的著名记者兼历史学家唐纳德・麦考密克。档案显示,弗莱明给他开出的年薪达1000英镑。
弗莱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编撰《凯姆斯利报业参考书》,旨在帮刚入行的新人尽快“上道”。他在书中写道:“报道你所在地区的所有重要事件;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是:1、国际重要性;2、对英国的影响;3、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关乎海外英国人的事件)。”
“争取第一个抢到新闻,但前提是不出错,”书中强调。
B
招募间谍记者
弗莱明的记者队伍中,不少人和他一样,曾供职于不同国际机构,与情报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情报官员安东尼・卡文迪什后来在回忆录中证实,弗莱明热衷于在英国军情六处(MI6)间谍中招募驻外记者。
报社同事史密斯也相信,弗莱明在记者队伍中安插了一定数量的间谍。“麦考密克和负责监督我们出差行程的威廉・托德都在战后加盟报社,和弗莱明一样,都来自海军。我确信,他们退役前就和弗莱明一起搞情报工作。”
档案中有一份《彭脱里密码完全手册》附录资料的复印件,这似乎也暗示弗莱明的团队与情报工作有某种关联。彭脱里密码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用于传送加密电报。弗莱明1945年到报社时,拥有自己的彭脱里密码“wyput”,数字代号是“29421”。二战结束后,尽管全国性报纸竞争激烈,但还没到要用密码来传输稿件的程度。弗莱明手头有密码手册,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战后英国情报专家、《最高机密》一书作者本・麦金泰尔说:“毫无疑问,弗莱明的记者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同时在情报机构领工资,很可能弗莱明扮演了联系人角色。”
1995年出版弗莱明权威传记的安德鲁・莱西特也表示,弗莱明是“一个大型情报组织的核心人物,他像战时一样开展活动,乐此不疲”。
此外,在一些社交场合,尤其有漂亮女人在场时,弗莱明喜欢闪烁其词、欲言又止地暗示自己有特殊身份,以凸显其神秘感,比如“我联络了……对不起,我真的不能说,亲爱的”。当对方表现出兴趣时,会使他与生俱来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