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周总理看完演出后,将小六龄童高高地举起来。
【猴子】养只猴子,形影不离
六龄童被称为“南猴王”,曾经跟哥哥七龄童(因为七岁登台献艺)一起,在上海滩同进共退“打天下”。
他六岁登台,没得拜师,只好成了一名到处偷戏的“戏贼”。这还不够,他索性养了一只小猴子,整天和它形影不离,共同生活,观察猴子的举手投足。
记:听说,当时您父亲并不赞成您学戏?
六:当时演员地位低下,俗称“戏子”,父亲当了上海老闸戏院的老板,家庭经济富裕,不希望两个孩子都学戏。
小时候,在绍兴我喜欢看社戏(一种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详见D3),脑袋里装满了“戏”,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脑袋里腾云驾雾、翻筋斗、拿大顶。
这时候我哥哥七龄童已经走红了,被誉为“神童老生”。我听了吵着闹着要与他一比高低,他们拗不过我,于是全家从绍兴迁往上海,住在老闸戏院的三楼。
记:到了上海后,您是如何学戏的?
六:尽管我和哥哥(七龄童)都逐渐走红了,但父亲仍不希望我学戏,也不给安排正式的师父,我只好偷偷地学。
母亲心疼我练功吃苦,晚上睡觉时把我的练功带藏了起来。哥哥跟我很要好,就把他的练功带拿出来,两人轮流用。
我没正式拜过谁为师父,不要说有名的角儿,就是一般名气的师父都没有。但平心而论,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角儿,都是我的“师父”,因为我到处看戏,边看边学。
记:您第一次登台演的是什么戏啊?
六:《霸王出世》,我演小霸王。
当时,他们给我开了脸,化好了妆,我壮壮胆子便上了场。到了台上我听到其他演员说“装得蛮横一点,越蛮横越好”,于是就憋着脸,扭着脖子,举手投足来了一通。
接着,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台了,那就得有个叫得响的号。当时我哥哥七龄童的号已经很响亮了,现在来了一位弟弟,一位印刷工人想都不想,当场就取了“六龄童”的艺名,还印到了海报上。
记:猴戏是您的家传绝学吧?
六:从祖父章廷椿开始,我们家演猴戏就有点名气,他被称为“活猴章”。我父亲虽说开剧院,可在农闲、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就有了“赛活猴”的名号。
记:您是什么时候对猴戏感兴趣的?
六:当时,盖叫天在上海演出连本《西游记》,我便渐渐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开绍剧猴戏,我也要演孙悟空。
我在上海看尽了各种猴戏,京剧猴戏、绍剧猴戏、各种武戏和猴拳……偷偷地学习各家绝活。
这还不够,我还自己养了一只小猴子,和它形影不离,共同生活。看它怎么过马路,怎么表演,就这样边学边演,现学现卖。
【儿子】小六龄童,心头之痛
祖父章廷椿是“活猴章”,父亲章益生是“赛活猴”,生在这样一个猴王世家中的六龄童,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又被称为“南猴王”。
而他的11个孩子,小时候都演过小猴子。其中,二儿子小六龄童的早逝,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创伤。
记:听说你有11个孩子,而且都演过小猴子?
六:演猴戏时,每当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的时候,我就把家里的孩子拉到台上去。
记:我看到家里有很多小六龄童的照片,您可以说说他吗?
六:小六龄童3岁进团,当时我们忙,没时间照顾他。他就跟剧团一个属虎的敲大锣师傅睡在一起,叫他“老虎娘舅”。
他最早在《铡美案》中演秦香莲的小儿子,观众很喜欢他。所以,他就包办了所有剧目中小孩子的角色,和所有猴戏中小猴子的角色。
他很聪明,没上过学,却能够无师自通地理解剧情。他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化妆。各种猴子的造型勾脸,都是他自己化的。
我给他取名小六龄童,一点一点地栽培他。
小六龄童很乖,五六岁就知道给我叠被子、打饭。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一场下来,我浑身是汗,小六龄童马上用毛巾给我擦,那双小手又软又嫩。
但他很少叫我“爸爸”,而是叫“六团长”,连写信都说“六团长你好”。直到他得白血病去世时,还一直“六团长,六团长”地叫我,我对他的管教太严了。
记:小六龄童的表演还曾经受到周总理的赞许?
六:那是1957年,我们在中苏友好大厦小礼堂演出。
那时我正在后台化妆,有人说,来看演出的是周总理。我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起来,用细笔勾眼眶,怎么也勾不准,只好用粗线条。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增添了猴王的几分威美。
看完戏,周总理说:“我是绍兴人,看绍剧还是第一次。你们演得很好,你的武功不错。”
周总理还抱起演罗猴的小六龄童,举着他悬空抱着。后来,这张照片很多报纸都登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