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是不少人周末必看的电视节目。人们认为,它既是一个相亲的平台,更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本期版面,我们约请《非诚勿扰》女嘉宾上海作家吴瑜,讲述她参加《非诚勿扰》的经历与体悟。
1
报名《非诚勿扰》,是因为一个普通却又不寻常的理由――为我去世的奶奶。
父母工作忙碌,我自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特别亲。只是慢慢长大后,独自一人在异乡奋斗,疏于探望。每逢过年回家团聚,奶奶总会问:什么时候带个人回来?我总推说:明年,明年……
2011年“七夕节”当晚,我突然接到家中来电,称奶奶病危,速回。犹豫再三,我终是没有勇气回去。因实在不知如何再对奶奶说出那句:明年,明年……
奶奶“头七”过后,我回到上海。想起2011年新年时与她开的一句玩笑:明年再找不到,我就去《非诚勿扰》!于是,去报了名。
2
其实报名时没有特殊表现,只是与面试导演漫谈。他们对我的理想男生类型很感兴趣,问我:你要找的理想男性是“既能做我的奴隶,又能做我的王”?能不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我回答:所谓“王”,就是我希望他能引领方向,让我甘愿追随,一同成长;而所谓“奴隶”的规矩是一生只能从属于一个奴隶主――我希望他能忠于我们的爱情,一辈子,不许落跑!
可能是这份任性、真实却不失逗趣的表达打动了导演,我就这样获得了走上《非诚勿扰》舞台的机会。
3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能够登上《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必定条件优越,符合人们一般意义上“成功人士”的概念。事实上,这个舞台来过羊倌儿,来过农民,来过事业有成的老板,也来过封闭在自我世界里的宅男。相貌上更是环肥燕瘦,各不相同。我想我们唯一共通的地方就是真实――我们敢于表达,并愿意表达。或许谈不上交流的艺术,但至少,有勇气登上舞台的人,都具备展示自我、与人交流的愿望。
《非诚勿扰》是一个相亲的平台,其意义又不止于相亲。我认为,所谓“生活服务类节目”,它除了提供男女之间相互了解交往的平台,更是浓缩了一种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档节目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它就是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再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我们从中了解到各行各业,探讨各种生活、社会话题。观众会特别有参与感,因为我们就是他们身边真实的存在,就是他们转身或许就能碰见的邻家女孩。
“孟爷爷(孟非)”曾经说过,台上28个人(24位女嘉宾、3位老师、1位男嘉宾),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权力。而我更相信,当我们在台上畅所欲言的同时,台下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在参与探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理念的碰撞,才造就了世界的精彩。除却大是大非,事实上,我们并不希望世界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个既定的“标准答案”。
4
也会有人这样质疑:当女嘉宾在台上滔滔不绝直抒胸臆的时候,是否你们早已打过腹稿,对男嘉宾的状况或已了如指掌?通常有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只一笑置之。因为只有真正亲临现场的人才明白,我们同男嘉宾之间作的是“交流”。思维的碰撞不是背台词,不是靠你准备一句、我准备一句,就能实现互动的。思维是流动且活跃的,即便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维,也控制不了对方。所以观众常常为舞台上突现的思想火花而惊奇。有人怀疑“这么能说,肯定是事先准备的”…… 事实上,他们不曾看到的是,有时我们也会语结,也会跑偏说错话,这时三位老师便起到了控制局面和润滑剂的作用。
说到三位老师,坦率地说,我特别崇拜“孟爷爷”,因为他大气、智慧,又十分幽默。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并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事实上,我们与节目组包括导演在内,始终都保持着一种“新鲜感”,正是因为“新鲜”,每次才能有不同的碰撞交流,才能迸发火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