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网络推手“浪兄”是60后生人,白衬衫、黑框眼镜,彬彬有礼。七年前,他一手策划推出了网络红人“天仙妹妹”,一战成名。此后,他故意只让自己黄发、脖挂相机的照片流传网络,因为这样“有话题,媒体喜欢”。
浪兄1997年开始上网,从聊天室玩到论坛,渐渐在自娱自乐的网上冲浪中看到了赚钱的门道,“网络有空间可以发言,就能产生极高的商业价值。”通过天仙妹妹,他在9个月里赚下230万元,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拥有90名员工。
虽然他经手的2008年地震期间“封杀王老吉”及“别针换别墅”等炒作案例都颇具知名度,但天仙妹妹至今仍是他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
像浪兄一样,一大批人正在试图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以同样的炒作方式获利。目前,这批以网络推手为主的炒家构成了各大当红事件、人物的幕后力量。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炒作”,他们就能被大众轻易找到。虽然大多数这样的团队表明自己的主要业务对象是公司和企业,但他们每天都能接到无数份想要一夜爆红的个人简历。
如今,炒作本身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事件营销的方式,被大众习惯和接受。然而炒作江湖里鱼龙混杂,各种恶意、厚黑、不顾底线和不择手段的炒家也随之而来。“炒作”在中国的语境下,似乎注定会沦为一个贬义词。
“把第一块石头推下去的人”
2004年底,在瑞士生活了15年的浪兄回到国内,发现自己和国内“断了片”:没人脉、没关系,什么都不能做。他发现只有一个行业没有门槛:门户敞开的互联网。
2005年8月,他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把羌族姑娘尔玛依娜的照片放进论坛,并把她称为“天仙妹妹”,使其很快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此后,他一直称自己是在旅途中无心偶遇了天仙妹妹——对媒体来讲,一个灰姑娘红遍全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极具传奇性。
“到今天,告诉你就无所谓了,整件事其实都是策划。”浪兄对《中国新闻(微博)周刊》说。事实上,浪兄本来就认识天仙妹妹,而这场炒作的幕后受益者则是四川理县旅游部门。
一开始,当地旅游部门找到浪兄,希望他帮忙推广旅游。浪兄对他们讲刘三姐之于广西,阿诗玛之于云南——只宣传“风光好”是老生常谈,我们要做的是推出一个全国知名的本地美女。对方比较怀疑,而浪兄直接在成都一个歌舞团找到尔玛依娜,让她穿起民族服装回到老家,摇身变为天仙妹妹。
在山里,天仙妹妹犹疑地问浪兄:我们会成功吗?浪兄给她举了个例子:山体塌方时,第一块石头滚下去,往往会引起所有的石头跟着往下滚,越滚越多;而我们就要站在山顶上,做把第一块石头推下去的人。
论坛发帖不到两个月,天仙妹妹火了,火爆程度大大超过了浪兄的想象。她的qq粉丝群多达50余个,迅速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几家企业找过来争抢请她代言,她主演的电影《香巴拉信使》甚至还获得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为了追看这个“纯天然”的民族女孩,大批游客前往理县。“当地局长亲口告诉我,后来天仙妹妹让那里的旅游业增长了35%。”浪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天仙妹妹的火热效应让“网络推手”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媒体语境中。2005年10月,《解放日报》和《成都晚报》在报道浪兄时先后使用了这个词。
浪兄随即成立了网络营销公司,开始团队化操作。而他通过天仙妹妹赚到的数百万收入让很多人对“推手”行当蠢蠢欲动。其中就包括成为浪兄徒弟之一的孙建业。
人们认识他是在2010年,他站出来承认著名的“凤姐”炒作是自己的作品。“罗玉凤的做法比较偏娱乐,靠放大她的缺点赢得关注度。”孙建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是炒作团队和罗玉凤的蜜月期只持续了一个月,赚到一些小钱后便由于凤姐“翻脸”而分道扬镳。
“只要背后隐隐约约有人获利,基本上就是炒作”
“这些年的主动炒作行为越来越多。现在明星、企业都离不开形象宣传、口碑宣传,而炒作就是一种宣传,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卓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卓伟被称为“大陆第一狗仔”,于2006年组建了内地第一支职业“狗仔队”,即曝光过赵薇(微博)与王励勤恋情、顾长卫与神秘女子“车震”等重磅八卦消息,并遭到过德云社工作人员殴打的风行工作室。
卓伟认为炒作团队的大规模兴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网络时代让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十五分钟的名气。背后推手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一些完全没任何资历、作品和才艺的人,通过网络推手的推动就能迅速蹿红,更别说那些有一点名气的艺人了。”卓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