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海报和海外原作比对
反证:把电视当电影拍的英国电视剧
重重压力下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
抄袭
神一样的创造比不过神他小姨子般的抄袭
因为抄袭弄出一段佳话,算是抄袭界里的运气和境界比较高的,比如《大鹏吧》因为抄袭美国脱口秀节目片头,而被后者恶搞,这可真喜剧啊。一个成熟王牌脱口秀,一个网络自制节目,就这么你来我往地互相调侃起来。得益的是观众,大家非常期待他们下一次交锋。
抄袭、山寨都不是绝对意义上丢人的词,但中国电影这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地抄袭绝对称得上是极品了。抄到什么程度算丢人呢?如果按照方舟子老师的说法,一个字的代笔都算无耻,自己一点创意没有,新鲜好看的都是抄来的,我们就说它到了可耻丢人的地步了。
微博上一组中外海报对比,尽管看过很多次了,但还是让人赏心悦目,怎么就抄得那么像呢,是不是美术设计恨不得就把主演抠出来直接安上人家背景上啊?说起来这些还不都是小片,也有投资据说过亿的,在海报上抠下来的几毛钱能干吗呢,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最近一部喜剧片《双城计中计》,本来故事可看,情节也严谨合乎逻辑,腾格尔扮演的骗子几乎可以入选“华人十大老千”之列,可是没红起来就被网友爆出多个桥段抄袭英剧《飞天大盗》。像这种定点完全无缝隙照搬的还真不多见,一般来讲编导会耍点小聪明,改掉个情节转移个注意力什么的,就像郭敬明抄袭一样,你得改点字句日后好给自己留点狡辩的余地。但《双城计中计》就是凭着一股猛勇闯劲儿来了个致敬式的照搬。
抄袭源于原创力的脆弱,这么多年了我们的院校和影视公司培养出来的编导原创力就像某些豆腐渣工程一样,经不起半点推敲。其实影视剧里抄袭成风,不应该是中国人原创力先天孱弱的表现,它更应该是中国人爱好成功、急于成功、信奉所谓的成功学等等造成的,大家都想成功,却并没有为成功付出真刀真枪的努力。在许多成功人士看来,交际学、厚黑学才是成功的密码,而职业训练、传统熏陶、基本功等等都是浪费时间蠢人才去热衷的。
在中国人信奉的成功学指引下,神一样的创造力基本算个屁,除了用来抄袭以外它们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不仅仅电影,企业、商业、学校、足球、学术等等也一样,你刻苦钻研搞不过那些投机取巧的,扎实认真做事的没有耍小聪明懂得搞人际的混得好,所以说创造力是神做的,但比神还牛逼的是他那不做什么也可以在外面吆三喝四的小姨子―她懂得利用神的创造力让自己很风光。
攒活
编导能力差到令人发指
国产烂片如过江之鲫,一方面它们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奠基石,它们以自己的力量贡献着各种数据的攀升;另一方面烂片只是观众的评语,它所带动的产业和养活的演职人员可不在乎。
烂片在我们这是一件几乎没有底线的事儿,有时候我们能分清这个片子不是真的烂,只是自己不是它的目标观众而已,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你让一个丝去电影院看这个,有点不合时宜,但它是小朋友们的心头肉。我们有大把作品是从头到尾以烂为美,它们是货真价实的垃圾。比如喧嚣热闹的《疯狂的蠢贼》这种,从根上你看不出编剧、导演有一点诚意,他们能在电影资本市场找到投资真是奇迹。
在刚刚不久前颁发的“金扫帚奖”上,凭借在《战国》和《杨门女将》、《无价之宝》中有过人表演的孙红雷、张柏芝荣获最令人失望的男女演员。其实失望是因为希望,这本来也不是让人产生希望的人,只不过是没想到那么糟而已。客观点说,《战国》、《杨门女将》和《无价之宝》都当之无愧于2011年度烂片,主演在“烂”的贡献上并不大,最多只能算是随波逐流,它们从立项到投拍、宣传、上映,无不透着一股自我作践的勇气。
像《杨门女将》、《无价之宝》、《大武生》、《东成西就2011》这些天生基础就差的作品,大概从电影立项开始,主创人员就立志做一部真正的烂片出来。我们的编剧、导演就像刚刚脱掉修车工作服就穿上白大褂的医生,你说他能治病吗?可能吧,如果你得的是绝症可以找他试试,如果你仅仅是想瞧瞧小病还期盼有朝一日能痊愈的话,还是慎入吧。他们的能力之差,简直像影视艺术的门外汉,甚至票友都算不上。从娱乐和新意角度上来说,我不觉得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父亲》比刚刚提过的几个片子差,尽管它们的主创都是业余,只是花了很少的钱也不占用公共资源,且不要钱地让你观赏只需留下一个流量纪录,相比起来那些动用上千万资金拍出的《无价之宝》是不是太令人发指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